高中教学论文: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幸福感与实效双赢的思考.docVIP

高中教学论文: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幸福感与实效双赢的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教学论文: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幸福感与实效双赢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幸福感与实效双赢的思考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像放风筝,学科幸福感就是线,教学的实效就是风筝。攥住“语文幸福感”这根线,“教学实效”的风筝就不会飞走。不受缚于课本,应时应事而学语文,享受文学的诗意与春春的激荡产生的快乐,设计多元化作业,我们因此可以诗意地拥抱语文,幸福地融入语文。语文教学的实效因为语文幸福感的来临而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关键词:幸福感 实效 走出课本 阅读文学 设计作业 在高考体制下,应试教育甚嚣尘上,语文教学被称为“脚尖上的舞蹈”,舞者艰难,观者累心。许多老师为追随高考这一“旋转灯光”而凌乱了“舞步”。我们常常只盯着考分,迷恋于“方法指导”、“解题指津”,热衷于“强化训练”、“基础提升”, 不惜牺牲语文学科的美丽来换取考试的“实效”,把教育教学只看做一种手段、一种技术,紧攥分数,抛弃素养,机械地把分数与人的精神智慧的发育分开。语文课失去趣味,学生又急功近利,语文成绩一时难以提高而终怠于学习,变语文课为休息课、放松课。最终,语文憔悴了美丽的容颜,老师们原先孜孜以求的实效也变成了泡影,语文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有时候,人走得远了,就忘记了当初怎么出发。最近,《语文学习》杂志一句 “与生命相关的事,都与语文有关”的话让我不禁思考当下的语文教学。创办了著名的夏山学校的20世纪英国教育家尼尔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农历(阴历、月亮历),二十四节气……整个课程里,老师和学生们应时而学,冬天读关于梅花、春节、元宵的诗词和世界科普名著苏联作家维·比安基的冬季《森林报》;春天就在美好的春光里,读咏花的诗词和春季《森林报》,享受音乐,享受故事,练习书法等等,沉浸在一切美好事物当中,斜风细雨不须归;夏天和秋天,除了读诗词和两季《森林报》,还感受了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味道,了解了屈原和苏轼,等等。其间,当三八妇女节来临时,老师和大家读孟郊的《游子诗》和苏轼的《萱草》,了解早在康乃馨之前的中国的母亲花——萱草花,开展“在心里,种一株母亲花”的感恩活动。对于芷眉老师和她的学生来说,诗词重要的不是“最好的诗”,而是 “此时此刻最适合”的诗。他们不受缚于课本,应时而学,应事而作,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真正应了那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话。试问,这样的语文,学生怎能不喜欢?这样学语文又如何不幸福不快乐?有快乐的氛围、美好的情境,轻松愉悦地学习,实效根本就不再是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高中学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开始有了独立的思想和对世界的看法。他们绝不满足于课本里那些静止的课文,他们需要看到社会涌动的浪潮和感受时代一刻不停地跳动着的脉搏。我曾尝试把电视节目《新闻周刊》引入课堂。结果发现,同学们不仅兴趣盎然,还因此而开阔眼界,丰富了作文材料,深刻了思想见识,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这是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得来的收获。我想,语文课的空间本来就该是天地有多宽它就要多宽的吧。只有那样,我们在语文的世界里才站得挺直,呼吸顺畅,幸福无比。 二、徜徉文学,激荡曼妙诗意的青春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智力的发展。”“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心灵飞翔的时刻》为题讲述的“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 “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路遥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此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气氛,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是的,我们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主人公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我们可以想像,李镇西老师带着他的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境界: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作比,或许并不过分。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课堂应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的探索。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诗意的老师必然会影响一大批学生去追寻诗意的世界。语文课堂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诗意, 著名诗人艾米丽·狄金森说“文字煮沸,自有一种芬芳的味道。”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带给他们的惊喜,或者情感上的感染,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会让我们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也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幸福。即使是对于应试教育来讲,题海战术也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