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μm同带泵浦石墨烯被动调Q固体激光器开题报告.doc

16μm同带泵浦石墨烯被动调Q固体激光器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μm同带泵浦石墨烯被动调Q固体激光器开题报告

湖南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毕业(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姓 名 王小虎 学 号 S1307W3016 已修学分 25 所属学院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专业学位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 赵楚军 选题时间 2014年11月20日 研究方向 固体激光器1.6μm同带泵浦石墨烯被动调Q固体激光器1.6μm激光器除了在自由空间通讯、遥感等领域的应用,也是产生3~5μm中红外激光的重要光源基础。3~5μm的中红外波段是重要的大气窗口,也是军用红外探测器的主要工作区域,该波段激光对大雾、烟尘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海平面上传输受到的气体分子吸收和悬浮物散射的影响很小。红外制导导弹探测器(如Insb, HgcdTe等)的响应范围在3~ 5μm波段,因而针对红外导引头的光电对抗迫切需要该波段的激光器件。在军事上,中红外激光器主要用于光电对抗以及生化战剂的探测,用中红外波段的多束激光,一可以干扰红外热寻的导弹,摧毁在不同距离和高度的目标。 Er:YAG固体激光器,成为我们精确产生1.645 μm波段高功率窄线宽激光输出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然后以此作为后阶段OPO的泵浦源,实现双波长的3~5 μm中红外激光高效率、高功率输出。 工作波长在1.6μm附近人眼安全波段的激光器在激光遥感,激光雷达,自由空间激光通讯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l)在这些应用领域中,所采用的激光波长必须处于人眼安全波段,而1.6μm附近处于这个波段。 (2)这些应用领域要求激光束在大气中传播时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而1.6μm附近正好是大气的近红外窗口。 (3)光电传感器对波长在1.6μm附近的光有较高的响应灵明度。 实现1.6μm附近波段激光输出主要有两类方式:一类是采用非线性光学的方式将其他波长的激光转换为1.6μm附近波长的激光。例如,利用光学参量振荡器(OPO)将掺Nd激光器输出的1.06μm波长激光转换为1.6μm。光参量振荡器是由泵浦激光器、非线性晶体和光学谐振腔构成,利用频率下转换技术,将激光器发射的短波长激光转换为长波长波段的激光; 利用非线性晶体的折射率对激光入射角度、晶体温度的变化特性,通过改变晶体角度和调节晶体温度来实现连续的波长调谐。光参量振荡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调谐范围大;(2)光参量振荡器是经过非线性晶体的频率转换作用进行出光,因此只需一块或几块晶体就能实现高调谐范围的波长输出,这一点不同于染料激光器或气体激光器;其泵浦源是Nd:YAG 固体激光器或其他掺杂稀土元素的固体激光器,体积小且结构简单,因此可以做到整体结构紧凑、全固化状态;(3)可实现大功率、窄线宽输出:目前有的OPO输出可达几百毫焦、功率几十瓦,最窄线宽 0.02cm-1。另一类常见的方式则是以掺Er的固体材料作为激光增益介质,实现1.6μm波长的激 光输出,包括体块型,微片型和光纤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一体积比”,对热负荷的承载能力明显优于体块型固体激光器;而且光纤的纤芯尺寸小,能够对光场模式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因此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量一般也会优于体块型固体激光器。此外,光纤激光器还具有波长可协调范围大等优点。但是由于纤芯尺寸小而且纤芯材料能够承载的功率密度有限,所以并不适合高能脉冲运转;为了获得高功率、高能量的脉冲激光,必须使用体块材料。Er:YAG晶体对1532nm波长附近的光有很好的吸收;因此可以采用共振抽运(或称同带抽运)的方式,利用能级斯塔克分裂形成的能带,在2个能带之间构建基于子能级的准三能级或者准四能级系统,用于实现激光器运转必须的粒子数反转要求。用1.5μm的抽运光实现1.6μm的激光发射,理论上可以达到90%以上的量子效率,激光系统中热效应的影响将大大降低。 1985年,Killinger等人首次利用共振抽运Er:YAG激光器在77K的温度下实现了1.64μm的激光输出。在室温下利用单掺Er材料共振抽运实现高功率激光输出,较具代表性的是D. Garbuzov等人所做的工作,他们利用二极管激光器抽运Er:YAG激光器,得到了110 W(0.9J)的脉冲激光输出。2005年,D. Y. Shen等人使用包层抽运的双包层Er,Yb共掺杂光纤激光器抽运光中心波长为1532 nm,功率为60.3 W;与此对应的输出光束M2=3,性能优越。在电光调Q运行的模式下,则获得了重复频率为1 kHz,单脉冲能量约为4mJ,峰值功率约为42 kw,脉宽约为100 ns的脉冲输出。随后,他们又采用同样的方案实现了单脉冲总能量最高为15 mJ,脉宽为67 ns,对应的峰值功率高达220 kw的更好结果。2010年,N. W. H. Chang等人采用二极管激光器泵浦的方式得到了稳定的单频1645 nm激光输出。他们采用两台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