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彩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彩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古彩是从大明五彩发展而来,在清康熙年间成熟完善的一种陶瓷釉上装饰技法,为景德镇独创。古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简洁的线条,不同形式的点、线、圈构成骨架,强烈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明亮的玻璃质感层面给人以厚度感。前人将古彩艺术用于高贵典雅的皇家陶瓷装饰,珍品多为宫廷官宦之家收藏。古彩是一朵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艺术奇葩,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奇丽的艺术语言至今独具魅力。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重新振兴的新中国陶瓷业为古彩艺术的发掘和继承带来了希望,一批有志于古为今用的陶艺家将古彩装饰技法与现代陶瓷设计融于一体,创作了不少具有时代气息的古彩精品。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古彩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一      明代洪武时期的“釉上红彩”为“古彩瓷”的出现拉开了序幕。永乐、宣德时期成为景德镇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釉上彩与釉下青花相结合这种景德镇的制瓷新工艺应运而生,“宣德青花鸳鸯卧莲纹碗”是宣德青花五彩中较为典型、优秀的代表。明代成化时期制瓷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赫赫有名的成化“斗彩”瓷,已经有了发色浓艳,呈色较好的绿、黄、红、紫等釉上颜色,色彩比宣德期更为丰富,斗彩瓷已发展到十分成熟的程度。嘉靖、万历时期是明代烧制瓷的高峰,这个时期的五彩瓷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红、绿、黄为主的纯粹釉上五彩;另一类指以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绘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明代万历五彩镂空凤纹瓶,富丽堂皇,华美高贵,风格浓艳华丽。清康熙时期,“五彩瓷”才真正进入到“釉上五彩”的领域,康熙五彩的线条以浓墨料勾勒为主,笔锋劲挺有力,故有“硬彩”之称,除白地五彩外,康熙时还盛行色地五彩,如青地五彩、红地五彩、东青地五彩、米色地五彩、黑地五彩等丰富种类,别具一格。康熙五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步于中国陶瓷艺术之林,并对后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雍正时期的五彩装饰风格又受到了当时兴起的“粉彩瓷”审美取向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五彩瓷已不再独领风骚,逐渐被新的彩瓷品种――细腻、柔和的“粉彩”所取代。由于“粉彩”的日益盛行,“五彩”已退居次要地位。   但是,明成化、万历和清康熙三个制瓷高峰时期的古彩艺术依然以它不可替代的特征迸射出耀眼的光辉。在晚清后的一个世纪里,战火绵延整个中国,人民流离失所,一些有志之士想要拯救陶瓷艺术,只能纸上谈兵,望洋兴叹。晚清至民国时期,景德镇从事古彩的人员很少,也只限于仿古制作,古彩艺术的发展几乎停滞。      二      20世纪50―60年代,景德镇陶瓷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恢复和发展时期,对古代的陶瓷装饰技法,首先必须继承。   中央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专业机构,为发掘古代陶瓷装饰技法作出了不懈努力。古彩作为历时数百年已经成熟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在颜料的配制上极为讲究,而且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绘填工艺。一批教师走进工厂,走进作坊,与民间陶瓷艺术家们共同研究探讨,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总结提高。使古彩艺术得以在陶瓷专业教育中能够传承。在这一时期,取得较大成就的古彩艺术家有段茂发、李盛春、陶鼎汰、欧阳光、罗来有等人。段茂发的“婴戏图瓶”、“钟魁醉酒瓶”,人物造型生动,勾线坚挺有力;他的“釉上蓝五彩花卉开光棒槌瓶”,蓝色纹饰与五彩交相映衬,格外典雅高贵。李盛春的“古彩松鹿图瓶”运用了锦地开光的传统装饰手法,将六方瓷瓶采用扇形、方形巧妙地设计,独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陶鼎汰的古彩“满园春”方肩瓶,造型独特,通景设计安排牡丹、海棠、菊花和锦鸡。口部、肩部、足部分别设计了花卉、寿桃等图案,用笔精细,刻画细腻,构图讲究,色彩搭配和谐,整体色调趋于统一,呈现出清新秀美的艺术风格。欧阳光的“古彩人物赤壁瓷板”将五彩的色彩对比巧妙地用于人物服饰和水面、石壁,恰到好处。施于人的古彩“蝶恋花盘”和“百花争春盘”,引入了现代图案的设计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古彩“富贵有余”盘,传统的吉祥主题,通过略加夸张人物造形和疏密有致的线条,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这些老艺术家的探索,不仅使古彩装饰这朵几乎凋谢的艺术奇葩重新绽放,而且为古彩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三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春天。一批新中国培育的高级陶瓷专业人才致力于古彩的创新。创新永远是艺术的主题,一种艺术如果不能创新、进步就没有生命力。怎样才能做到古为今用,让古彩艺术与时俱进?必须找到古彩艺术与现代陶瓷设计的契合点。景德镇陶瓷学院和部、省、市所的专家们从各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是将古彩与粉彩、新彩相结合,形式多样化;二是使古彩绘制的形象符号具有现代审美意识;三是使古彩的陶瓷载体现代陶艺化或者采用釉下综合装饰等等。戴荣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