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學報 ,20 10 年,第 38 卷第 2 期,頁 105–128 
 © 香港中文大 學,2011 
             「普教中」的研究方向及架構分析 
                                  黎少銘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 
    自香港課程發展議會提出「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普教中」)為中國語文 
 教育的長遠目標後,各界人士對有關課題進行了不少討論,其中以「『普教中』可以 
 提升學生的中文能力」的說法的爭議最大。本文旨在以「輸入-敎育過程-輸出」的 
 系統理論擬寫初步架構,分析「普教中」各層面的問題及方向以作進深研究,並且 
 探討教育過程中的教學法、學習行為、心理特質等面向,以釐清「普教中」的研究 
問題  。 
關鍵詞:普教中;理論;架構;教育過程;基本策略 
     回歸後,由於種種理由,普通話逐漸成為香港教授中文的熱門語言。這當中有賴 
 一個有待檢定的想法或論點 ─ 「以普通話教授中文可提升學生的中文能力」。這種 
 想法正在蔓延,不少學校均積極地以不同形式把普通話視作教學內容或以之為課堂 
 教學語言(見圖一)。而且,兩份政府的指引文件更加速了這個趨勢:首先,課程發 
 展議會(2000 )提出使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下稱「普教中」)是該議會的長遠 
 目標;其後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2003 )附議「非常贊成課程發展議會使用 
 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長遠展望」(段 3.2.14 )。這樣一來,不少小學因而施行「普 
 教中」;按林建平(2008 )的估計,約20% 的中小學正試行「普教中」。可以想像, 
 圖一中的第 II 層必將繼續擴展,而第 I 層則不斷萎縮。縱然如此,關於「普教中」的 
 成效,見仁見智。近幾年來,有關的討論從反對(陳惜姿,2007 ;湯浩堅,2007/2009  ; 
 龐永欣,2008 )、懷疑(鄧城鋒,2008 )到贊成(何偉傑、林建平,2000  ;劉筱玲, 
 2005 )都有。上述諸觀點,都各自成理,各有說服力。縱使意見紛紜,有關研究亦 
 豐富,然而,至今仍欠缺一個統整而清晰的研究架構,以了解「普教中」各方面的 
 真像。為了徹底了解「普教中」的效能,本文旨在提供初步架構,釐清「普教中」各 
 層面的研究問題及方向。基於此架構,期望能發展出一些「普教中」的基本研究策略, 
 繼而透過這些研究策略,檢視「以普通話教授中文可提升學生的中文能力」究竟是 
 迷思還是定律。 
106                                                                    黎少銘 
 
                                  以普通話教授所有科目 
                                   以普通話教授中文 
                                     視普通話為 
                                      一般學科 
                                         I 
                                         II 
                                        III 
                       「普教中」研究的整體架構 
    要研究 「普教中」 ,我們可以借助系統模型分析  (鄭燕祥 ,2003 ) ,如圖二所示。 
系統的輸入       (input )包括教育政策的制訂  、社會的期望、人力(師訓機構培訓 的 
 「普教中 」老師)、資源  (教育局的支援、出版商的教科書編擬)等。系統的內部 
運作過程(process ) ,包括學校管理、課堂教學、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等。  「普教中」 
的果效是甚麼  ,對學生學習 、教學和課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是良性還是惡性  ,這 
在在需要評估分析。最後,  「普教中」的教育輸出(output )對整體社會產生長期的 
影響,這是更高層次的分析 。而長遠的影響反過來會回饋社會  ,或加深期望  ,或促進 
資源的開發 ,從而促成內部教育過程的完善,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系統。圖二所示為 
整個「普教中」研究分析的系統模型以及其細項要素  ,圖中不同部分列出了以往的相 
關研究 ,可見哪些地方已有成果,哪些部分仍是研究上的空白  ,有待發掘。利用系統 
理論探討 「普教中」的研究方向 ,可更清楚了解 「普教中」的效能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