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
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
淳安县浪川小学 唐国勇 汪洋 汪红星 王昌飞(执笔)
[摘要]:面对新课程教学理念,农村课堂教学表现出了许多不适,特别突出的是大班教学中如何实现全员发展的问题?为了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格局来突破这个难题,促使教学更大层面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校开展了《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立足课堂,开展了课题论证、课题汇报、课题研讨等系列活动,收集了大量的一线资料,真正意义的理解了大班小组协同学习的含义,出了小组化建设的规律、内容、原则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的教学结构、程序5大基本指导策略小组化协同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的评价体系。通过扎实的研究,课堂在大班的背景下体现了小班教学的精髓,教学最大价值的面向了全体学生,学生在班级学习中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为此,我们认为在不改变班级大班的授课制形式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形式,并构建一套在小学各学科中开展“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的指导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发展起来一种“小队教学”,是由一些教师联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拟研教学计划,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50年代,美国特朗普教授创立了一种“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教学组织,称“特朗普制”。
小组教学最早出现在苏联和英国。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有见识的教育家也开始关注小组教学的一般特点、操作过程和方法、功能范围以及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等方面的问题,随着现代教学论研究的进展,小组教学很快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流传开来。现在,它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
在我国最早研究小组教学的是上海市育才中学。七十年代末,这所学校在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中,就让前后两桌的四位学生组成“读议小组”,引导学生探索、评论,达到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教育界的一些同志也先后对小组教学这一课题感到兴趣,还有不少同志在作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然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的“活动化、个别化、合作化、综合化”特征的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研究还不多见。
我们想以自己的实践研究添补大班小组化学习研究的空白,以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探索出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具体研究目标:
探索出大班小组化学习中小组组合形式,以为教师编制学习小组提供模板。
探索出大班小组化学习的基本指导策略和不同小组学习形式的具体指导策略。
探索出大班小组化学习中对课堂教学结构、程序、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和评价体系。
三、课题的界定
㈠大班小组化
在大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下,以小组为细胞,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能力、性格、兴趣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发各类学生在各学科中,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学习新知识培养能力的活动过程,是属性和特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质的变化过程。小组化与小组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⒈更稳定:小组化中的“化”代表一种特有的文化统帅力,每位学生都是组内的重要一员,他们与组织共存在,成员间共同出事,共同解决问题;
⒉最优化:小组化有利于减少成员内部矛盾,工作效率高;
⒊目标性强:小组成员有共同目标,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围绕共同目标行使。
㈡协同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内容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融合起来,使其达到协调、同步、互补、合作,形成课堂教学新的有序结构,发挥课堂学习的最佳整体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㈢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
在大班背景下,将个人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多空间,多网络的学习交互体系,促成学生整体发展,最优发展。
其特点表现如下:
⒈扁平化的设计空间,扩大了个体学习的参与面。
个体的学习是在小组内开展的,课堂空间由自上而下的“教师——全体学生”监控型发展到了扁平化的“小组——个体”监控型,个体在课堂中的活动时间,表现机会相对增多。
⒉辐射状的构建组织,以小组的变革带动课堂整体的变化。
课堂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各个小组的完美发展是带动课堂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抓好小组的发展。
⒊交互性的开展学习,将个人经验上升为集体智慧。
大班小组化协同学习,是将个人智慧在小组,组际间达成共享,以积极的人际交往为载体开展学习。
四、研究过程
本课题中的研究实践主要分以下几步展开(具体研究阶段及过程见附件1):
㈠培训教师。
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本课题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更快地适应从“权威、统帅”到“顾问、朋友”的角色转换,从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