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文化”一词在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是这样阐释的:“文化是一个复杂体(或称之为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换而言之,文化即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杨度的《湖南少年歌》将湖湘人士的英雄气概谱写成了颂歌,将“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精神渲染得恰如其分。
本文将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精神内核、特质等方面进行浅析,探究湖湘文化和湘西文化的渊源与关系。
一、湖湘地域的远古文明和湘西文化的源头
“湖湘”一名最早见于唐初著名诗人王勃在其所撰写的《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虽复苍梧北望,湖湘盈舜后之歌;绿荇西浮,江汉积文妃之颂。”由此可见,湖湘之名由来已久,而湖湘文化则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总和。”(引自聂荣华、万里《湖湘文化通论》,P35)换而言之,作为一种具备时间(历史发展)和空间(地域存在)双重内涵的湖湘文化,必然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从时间维度(也就是历史发展轨迹)方面讲,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湖湘本土的史前远古居民的活动息息相关。
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早有古人类活动;湖南境内屡次被发掘出来的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则被部分学者认定为湖南本土的土著民族文化,而这个土著民族就是殷商人尚未进入湖南之前的本土史前文化的创造者“苗蛮”的一支,也极有可能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赫赫有名而又扑朔迷离的“三苗”。至春秋战国时期,据史料记载,湖湘大地上主要居住着五个古老的民族或部族群,即越人、蛮人、濮人、巴人和楚人,而其中前三者最为古老,是真正意义上的湖南“原住民”。古越人是湖湘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分布于湘东北、湘东、湘中和湘南地区,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向西南和南方迁徙,成为湖湘侗族的先民。蛮人也是湖湘地区最古老的民族或部族群,一般认为是殷商至西周时期的“荆蛮”,即远古时期曾经与炎、黄两大部族集团逐鹿中原的苗蛮――“三苗”的后裔。后来,在楚人的不断征伐和排挤下,向湘西和湘西南迁徙,成为了现今湖湘“苗”、“瑶”族的先民。另外,濮人也是湖湘大地古老居民的成员,聚居在湘西的濮人成为了秦汉时期史籍中记载的“武陵蛮”和“武溪蛮”的主要民族构成部分,也就是现今湘西和湘西南“苗”、“瑶”等少数民族的族源之一。在我国先秦的古代典籍中,对于居住在南方(包括湖湘)的各民族统称为“南蛮”,比如《礼记?王制》中所说的:“南方曰蛮”。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四裔》中将南蛮分为卢戎、蛮、濮、巴四族,他认为“南蛮”实际上是指蛮、濮、巴三个民族或者部落群。巴人相传起源于鄂西清江流域,为廪君巴务相的后裔,在势力日盛的楚国的逼迫下,向川东退缩,成为现今湘西土家族的族源。
追溯历史,可以看出湖湘本土“三苗”族群文化生活的发展演化,直接催生了湘西文化的雏形,“三苗”族群向湘西、湘西南等地区迁徙,而当时湘西如天然屏障般的地理环境、封建社会落后的民族政策以及各种深刻的历史原因,得以完整地保留了湖湘先民的文化本色与精神特质。
故此,要细细体味湖湘文化的特殊秉性,只有深入神秘的湘西。那静静依偎沱江的凤凰古城,那里既是苗族文化的宝库,也是湖湘文化的缩影。
二、无所依傍,浩然独往――湖湘文化与湘西文化的精神特质
湖湘文化精神的特质“可以用一个‘蛮’字来概括”。 (引自罗敏中《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历史上的先贤周敦颐、王夫之、王?]运、谭嗣同以及辛亥革命的先驱黄兴等,都是这一文化精神特质的鲜明代表。学者钱基博认为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地理成因――“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盖四塞之国,……重山叠岭,滩河峻激……人杰地灵,大儒迭起,……盖地理使之然也。”(引自钱基博 《近百年湖南学风》,岳麓书社1985年12月版)在这样特异的地理环境之下,萌生出极具独立性的湖湘文化精神,这一精神的杰出代表――屈原,就是具备了“独立自由”之思想,才能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离骚》。
历史上,湖湘远古居民、“三苗”族群与汉民族、中原王朝相对而言,长期处于生存空间、文化话语、政治话语的弱势地位而被边缘化。也正因为如此,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被磨砺出顽强拼搏、敢于冒险、独立不羁、草野彪悍的精神品质,而这些品质与湖湘文化精神中的强悍、不畏艰苦、勇于探索、不肯屈服的精神特质是一致的。
三、湖湘文化的“活化石”――神秘、古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