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兄妹“让枣推梨” 促就“薪桂米珠”
2006年11月28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60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成交价比最高估价多出7000多万港元,创下亚洲拍卖会历史上最高成交价。买家是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而这件2006年最“贵”的中国艺术品的原拥有者正是她的胞兄,著名收藏家张宗宪。
2006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伴随着收藏投资人群各色复杂的心态落下帷幕,不管你是质疑、否定,还是期待、希望,一切已然尘埃落定。纵观过去这一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升势态最为强劲却也最为“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仍未能挤进“天价俱乐部”。其实,任何一项艺术门类,从长远发展来看,若真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倒不是件坏事儿;近现代书画似乎还没有从之前的阴霾中彻底走出,鉴定体系混乱布下的负面效应仍在持续;古董文物则依托中国香港这座理想的“国际码头”,成为中国艺术品最为风光的符号。诚然,要在虚虚实实、亦假亦真的艺术品成交价中选出“十大”并非易事,本文所点所评也不代表绝对的2006年中国艺术品成交价前十名;最为准确的阐述,是对2006年里诞生的那些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天价中国艺术品进行一次年度盘点。
“自家人”买走史上最昂贵的一只碗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这只在2006年缔造多项拍卖纪录的碗,其珍贵之处在于当今世上只有一对,拍卖的是市场唯一流通的一件,另一只则收藏于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内。该碗品相精美,釉面温润,工艺上乘,主体画面呈现出杏花盛开、春柳轻扬、双燕齐飞的怡人景致,动感极强;此外还有一首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更有蓝料楷书写“乾隆年制”,可谓不折不扣的乾隆时期宫廷造珐琅彩杰作。
生自古董世家的张氏两兄妹,分别年届八十及七十五,两人之间公开的一买一卖已非首次:1999年11月佳士得举办的张宗宪瓷器拍卖,张永珍便以1212万港元及227.5万港元投得其兄的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纹碗及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瓶;2004年更是以4150万港元竞得清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打破当年清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并将其赠予上海博物馆。此番,当张永珍再度以惊人咋舌的上亿天价购得胞兄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时,世人不禁感叹这局兄妹间难以琢磨的拍场游戏。姑且戏言之,即便是“亲兄妹,明算账”,若私下交易,双方亦可省下一笔不菲的佣金,既是自家人,又何苦透过第三方?
随之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清三代的官窑珐琅彩瓷到底可以卖到多贵?2005年之前的国际拍卖市场上,清三代御制珐琅彩瓷的精品价位一直徘徊在500万至3000万元左右,最高一件是2002年10月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创造的3447.6万元。这种情况从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出那件1.224亿元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开始“质变”,再到2006年这只1.604亿元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这种火箭式的飞跃似乎与国际拍卖市场稳定上扬的价位系统相悖。究竟是特例使然,还是大势所趋,还有待未来的市场检验。
明初鎏金铜佛造像“集体空降”
2006年的苏富比在运作中国艺术品方面有两个大手笔:一次是3月份于美国纽约开辟了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引领了一场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风潮;另一次便是10月份在中国香港隆重推出的“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场”。事实上,卖点明晰促成了该专场几乎100%成交、超过3亿港元的单场成交额,这也证明了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整体策略的正确性。当然,顾此难免失彼,公司同期举行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从宣传到布展就要稍逊一筹,直到预展现场还有买家反映看不到品相报告,最终仅以41%的成交率收场。拍卖时应该如何权衡各个专场的比重,相信这需要各家拍卖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分析并认真对待。
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成交价1.236亿元,明宣德鎏金铜金刚舞菩萨立像(一对)成交价5355万元,明永乐鎏金铜大威德金刚像成交价4346万元……此次拍卖会共推出15件由英国著名古董商兼收藏家斯比尔曼(Speelman)提供的明永乐及宣德年间御铸鎏金铜像及法器,香港苏富比仅仅通过一个秋拍专场便贡献出三件超过4000万元的天价中国艺术品,这在拍卖界也是史无前例的。其中最令人叹服的要数那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该造像总高72.5厘米,表情慈和传神的佛陀坐在雕刻精细的莲花宝座上,身后是纹饰繁密的圆形背光,是15世纪初明代早期体型最大、手工最细致的铜像之一,也是全球仅存两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同类佛像之一。“漂泊”海外数百年后,这尊释迦牟尼坐像最终被来自中国厦门的买家竞得,据其事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