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视商业化与英雄神话
[摘 要]电影和电视剧的商业化运作是中国影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由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因此,中国影视的商业化环境和制作也处在一个过渡和完善的阶段。于是,影视创作相应的出现了一些浮躁、生硬和幼稚的现象,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中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就是一个例证。之前许多文章主要从意识形态和二度创作的角度对此发表了观点。从影视商业化的视角切入,阐明影视商业化与英雄情结、英雄形象共生共荣的关系、指出业内对于影视商业化理解的偏颇和错误,以及自身影视商业美学素养的欠缺。
[关键词]影视商业化;英雄;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影视商业美学
当今的中国处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期,电影、电视剧都逐渐转入商业化运作的轨道。学术界普遍地认为,中国电视剧的商业环境要优于电影的商业环境,电视剧的商业化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境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产电视剧的创作已经很好地把握了商业化的规律。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包括电影的创作,都存在着对于影视商业美学的肤浅理解。譬如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初期出现的种种问题就折射出了这一现状。
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是近几年电视剧领域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它始自2002年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于这部国外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成功,所以,从2004年初开始,《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霓虹灯下的哨兵》、《冰山上的来客》、《烈火金刚》、《红旗谱》、《苦菜花》、《红色娘子军》、《地道战》、《敌后武工队》、《沙家浜》、《小兵张嘎》、《51号兵站》、 《铁道游击队》等一系列著名中国本土的红色经典作品陆续被改编成长篇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掀起了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热潮,直到今天还未停息。除了少数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比如《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受到好评外,大部分的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都平淡收场,电视剧《林海雪原》还遭禁播。应运而生的各种相关评论,绝大多数与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4月9日、5月25日下发的两个《通知》持有一致的观点:红色经典可以改编,但是改编应当尊重原著的精神实质和历史事实。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不谈,已经有学者对此做出了详尽而有力的论述,例如《革命与商业的夹缝中的“红色经典”》、《剩余权力文化资本的争夺与红色民族国家神话的终结――消费时代红色经典改编的文化阐释》等,单从影视商业化的角度来讲,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在文化、艺术、意识形态和观众等方面的得失颇有值得探究之处。
一、红色经典改编的深层文化心理
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热潮的掀起除却“红色”招牌、经济利益之外,更有深层的文化心理原因,简单地说,这就是潜藏在人们心中的英雄情结。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作为一种商业化制作,需要对审美文化市场做出准确判断。
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发生剧烈的变化,当人们再回首红色经典电影的时候,它们已成为历史的一种标志性记忆。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语境里,核心价值观念的缺失连同意识形态的权利诉求都导致大众文化不由自主地缅怀那一段曾为信仰奋斗的激情岁月,并试图在今天重构,遂滥觞出一种怀旧和眷恋的文化潮流,波及音乐、电影、电视剧等领域,被学者被所关注与描述。例如戴锦华曾有这样一段话:“人们对权威、信念的不无深情的追忆,以及实用主义、商业大潮和消费主义即将全线获胜之前,对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不无戏谑、亦不无感伤的回首,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来自民间的对英雄与神话的呼唤,一个正在丧失神圣与禁忌的民族,对最后一个神圣与禁忌象征的依恋。”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兴起与这种怀旧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
遗憾的是,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伊始,某些作品所采取的策略恰恰与观众尤其中老年目标观众的审美期待背道而驰。这里面也有特定的文化支持。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期,新时期之前过度政治化的文化体系逐步解体,与之相伴涌现了一股较为普泛的“去英雄化”的文化潮流。比如世俗对于雷锋精神的怀疑,网络关于雷锋女友和恋情的种种言说,都是转型期大众文化的一种表层的逆反性冲动。这是对于“前过度政治化文化体系”的一种后现代性的解构,其中蕴含合理的文化诉求。但是,这种解构仅针对过去“高度政治化”的英雄,摒弃“假、大、空”,并不是真的不需要英雄,抛弃英雄。红色经典的英雄们是“前过度政治化文化体系”的形象代言人,或者套用马克斯?韦伯的术语,他们是所谓的“卡里斯玛”(chrisma),象征着秩序、信仰和价值的中心。虽然“前过度政治化文化体系”已经解体,英雄的政治神话付之东流,但英雄的“神话”内核依然延续,感动着曾被红色激情点燃的中老年观众。毕竟英雄是人类古老的一种心理需求,是人类关于完美自身的最高显现,具有原型的意义。所以,怀旧的文化心理在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里,集中映射在英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