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美育教育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美育教育初探   美感是人对客观物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语文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以熏陶,以养成良好审美和言行习惯,从而愉悦地徜徉于文海中不知归路。      一、指导学生“美读”,欣赏音质美。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读的艺术化、美化。语文教学如果离开朗读这一形式,就如同鱼儿跃离了大海,失去了呼吸的依托。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朗读可以是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但让学生自己动口,带着自己的体会身临其境,更有利于他们揣摩文章内容。   音乐有无穷的魅力,她能创造共鸣的契机,我们应倡导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优美流动的音乐中朗读课文。在师生的琅琅诵读、甚至叨叨默读时,结合课文内容,选取一些切合诗文主题的背景音乐,使沉闷的课堂转换成配乐朗诵的舞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如讲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时,与其在课堂上作空洞的分析或抽象的讲解,不如引导学生用诵读的方式来品味诗中的情感。朗诵时,选取王菲的轻柔音乐《雪中莲》作伴奏,不仅音乐美妙,且音乐与课文的主题切近、契合,节奏舒缓,能使学生在曼曼歌声中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再如,讲授《琵琶行》时,找一段如泣如诉、疾徐交错、轻重有致的琵琶曲来听,或让琵琶专业的学生自己弹奏,就会对诗中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会有感性直观的认识,更直观地来认知课文内容,并达到悦心悦意的效果。   但是,配乐时,一定要找准背景音乐,切合文章主题、意境,否则无法表情达意。如舒婷的《致橡树》,用德彪西的《月光》来配曲就非常恰切,可以烘托出女性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独立自主。      二、准确感知美与“丑”,鉴赏形象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美和形象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   如《窦娥冤》中窦娥等悲剧人物形象,由于“完善地表现人类灵魂的伟大”,从而“在我们内心激起一种温情的赞赏”,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喜悦,我们的勇气得到鼓舞,我们的灵魂受到深深的感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她的勇气,震撼了世界”,《巴黎圣母院》那个外貌奇丑的打钟人,由于他的心灵洁白无暇,他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却永远是美的。   但是,是否文学作品中的“丑角”就没有欣赏的价值?就不“美”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的外表是“恍若神妃仙子”,但内心歹毒,阴险狡猾,“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无恶不作,有谁说她美呢?《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等喜剧人物形象,会让读者怒目痛斥,说不出他们形象的“美”。然而,尽管他们是丑恶的,但在艺术美中,也可以转化为肯定性的审美价值,正如果戈里说的:“难道对卑鄙无耻的人入木三分的刻画,不也就在描绘诚实的人的形象吗?……在一个天才的手中,一切都可以成为达到美的工具,如果只要善于驾驭、服务于美的高尚思想的话。”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评鉴文章中的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形象美、领悟作者美的艺术手法,就能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之受到美的教育。      三、带领学生“入境”,体验情感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灵魂,也是美学的“上帝”。所以,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独到地把美育叫做“情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自己首先要被文章的感情所牵动,然后以情激情,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使之通过亲身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摒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   比如,上朱自清的《威尼斯》一课时,我在导入时先介绍:“威尼斯兴建于公元六世纪,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的古城,在亚得里亚海的西北岸。它由118个岛屿组成。这么多个岛屿靠378座桥梁连接起来,故有‘水上城市’之称,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1931年8月,朱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