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活动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活动研究   [摘 要] 研究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是重写电影史的必然。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与其后来演电影、写电影、电影交往生活紧密结合。观影作为研究鸳鸯蝴蝶派文人与中国电影关系的重要视角,不仅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一部分,而且他们记录观影的文字,也是展示其电影观念与市民观影状况的窗口,进而成为中国电影接受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传播      鸳鸯蝴蝶派文人入沪观影   大部分鸳鸯蝴蝶派文人入沪时,正好是中国电影从“戏”向“影”发展的关键时期。以苏州籍文人来说,最早入沪的是徐卓呆(1902年左右),接下来有包天笑(1906年)、徐枕亚(1912年),再晚点有周瘦鹃(1913年)、陆澹庵(1918年前)。20世纪20年代初入沪的有江红蕉、徐碧波、陈小蝶,中后期来的有郑逸梅(1927年)。有些晚的直到30年代中后期才入沪,如范烟桥(1936年)、程小青(1938年)。由于入沪时间不一,观影时间自然不能一致。徐卓呆、包天笑、徐枕亚初入沪时,上海电影并未普及,他们看戏曲或“文明戏”,还较少接触电影。徐卓呆看文明戏很入迷,据他自己说,他住在上海时,兰心大戏院每两三个月就会有著名剧团的演出,他肯定要去观看。包天笑最初在“大世界”看戏,后来他在《小说大观》和《小说画报》社任主编,常去南京大戏院看电影,徐耻痕也说包天笑:“君初不嗜电影,偶至影院,亦不过文字余暇聊资消遣而已。”[1]徐枕亚观影资料不多,1924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将《玉梨魂》拍成电影,没资料显示徐枕亚看了电影《玉梨魂》,只说他看了民兴社的《玉梨魂》话剧,并著《情天劫后诗》。   后五四时期鸳鸯蝴蝶派文人集体观影   后五四时期鸳鸯蝴蝶派文人转而以敏感的文化洞察力及对电影市场的判断力,开始进入电影产业,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发展的重要动力。观影成为他们走进电影的第一步。   1?背鱿纸铣晒婺5脑а旌?蝶派文人观影记录,以周瘦鹃《影戏话》为代表   新文化运动给鸳鸯蝴蝶派文人带来了无穷的落寞与思考。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较为集中的观影记录,以周瘦鹃《影戏话》为代表。周瘦鹃是标准的影迷,“匝月以还,上海诸大影戏院,颇多佳片,以饱吾人之眼福。凡有斯癖者,无不额手称庆焉。”[2]“前夕无俚,驱车过上海大戏院,得见斯片。”[3]而且他什么题材都看,包括古装影片:“上海海大戏院近日映白十眉氏之圆颅英雄。允为古装影片中难得之杰作”[4];战争片:“大中华公司之战功,曩曾窥豹一斑”[5];西方爱情片:“西席地密尔氏,……生平杰作,允推伏尔加舟子”[6]等。他任《申报#8226;自由谈》编务期间,发表了16篇电影批评文字,名为《影戏话》,从这些影评中,我们就可看出周瘦鹃观影很多,平均每周看五六种影片,半年不到,周瘦鹃仅西方电影就看了三十八部,并常有沉浸于“观影感伤”中的记载,这固然与文人多愁善感之品性有关,从另一方面看,以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文人群逐渐被新文化势力排挤,只能在观影中排遣寂寞,“吾人常沉郁无谬之际,排愁无术,施施入影戏园,借滑稽片一开玩笑口。”[7]后五四时期中失去旗手地位的鸳鸯蝴蝶派文人群,正因为这份失意落寞,才有闲暇邂逅中国早期电影,而当时新文化旗手们正在忙着占领报刊阵地,无暇顾及电影,这才有了20世纪20年代鸳鸯蝴蝶派电影的繁荣。   2?蔽娜寺巯?: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特征   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展现了“文人论戏”的特征。如周瘦鹃对爱情电影的欣赏就饱含多愁善感的特性,“观赏之余,得数种感慨。一曰伤贫,二曰斥富,三曰胜会不常,四曰多情无益,五曰红颜命薄,六曰芳华易逝。此片闲闲着笔,能于浅淡中描写人生之苦痛,凡有身世之感者,观之必将雪涕。”[8]这也是同期其他鸳鸯蝴蝶派文人所持有的视角。同时,周瘦鹃等人的观影从“文人论戏”的思维出发,展示了当时“戏”“影”共存与竞争的景象,如记录当时戏剧向电影学习“机关”的状况,“梨园中优伶,为敛钱计,每编一新剧,亦必有机关若干种。情节之贯通与否,均不问也。”[9]他往往带着戏剧审美意识去评判演员表演,如评价《战功》:“王元龙……饰王艺华,以英爽胜,……张织云……盘马出猎,精警可喜,……黎明晖饰艺华之妹丽华,天真烂漫,活泼泼地,正与但二春同为电影界天才。”[5]有人因此称,鸳鸯蝴蝶派文人“独特的‘文人’视角,不仅见证而且积极回应了世界电影那个从‘余兴’到‘艺术’的转变过程”[10],进而对大众审美起到了一定引导作用。鸳鸯蝴蝶派文人的观影,不仅代表“一个人”,而且代表“一类人”,显出鸳鸯蝴蝶派文人后“五四”时期“文学到电影跨界书写”的新文艺取向。   3?惫塾俺晌?鸳鸯蝴蝶派文人的日常生活   鸳鸯蝴蝶派文人把观影视为交朋结友的手段和新的生活方式,如郑逸梅“经常观剧”[11],“观万籁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