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古玩家族”逸事(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一古玩家族”逸事(一)   我的父亲和我的祖父   张永芳      我今年81岁了。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81岁或许算得上难得了吧?我一直计划要写本回忆录,到75岁开始动笔,写写停停,因为各种原因,直到现在才刚刚写完。   遥远的往事,从记忆的深处一件又一件渐次浮现出来。那些陈年往事和离开人世的亲人,一个个鲜活起来,在我眼前不断晃动。我的自述,写了一个古玩家族的故事――   祖父张楫如,是晚清的一代篆刻名家,作品曾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名扬中外。   父亲张仲英,是享誉海上的古玩巨商、古瓷鉴定专家。   两个弟弟张宗宪和张宗儒,继承父业,都是香港的古玩名商。尤其大弟张宗宪,在古玩拍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RobertChang的大名。   妹妹张永珍近年来涉足古玩拍卖,几年前她以4150万港元的天价买下清代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创下当时中国古玩拍卖纪录。随后,她又以1.5亿港元天价,在2007年佳士得“张宗宪藏品专场”拍卖会上,拍下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刷新清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及亚洲拍卖史上艺术品最高成交价纪录。   我的堂兄张永昌,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古玩鉴定专家,与文物鉴定大师耿宝昌并称为“南张北耿”。   我虽然身为建筑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师,不过因家族关系,耳闻目睹,且时有参与,也有不少古玩收藏和买卖的经历。我收藏的古玩最多时有两三百件,买入卖出是常有的事,其中有些国宝级的,还由国家文物单位向我征购,成为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父亲的外貌,肥头大耳、慈祥可亲,特别是夏天在家里闲坐时,常常敞开前襟,露出肥硕的肚腩来,活脱脱一尊弥陀佛。   想起父亲,也常常想起祖父。我出生时祖父已经过世,但是父亲一有机会就向我们几个子女提起他老人家。父亲常说,他身上不少性格和他父亲很像。   祖父一代篆刻大师的传奇   祖父张楫如(1870~1924年)号西桥,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中国最著名的篆刻大师之一,在《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俞剑华编著)、《中国竹刻艺术》(香港艺术馆主编)、《艺林丛录’第八编:竹刻史话》(香港商务印书馆)等书里都有记载。   武进档案馆有关资料表明,祖父家是当地的望族。曾祖父是做官的,治家很严,对子女教育尤其严格。可是,祖父小时候却调皮捣蛋,很是顽劣,曾祖父一狠心,把他送到苏州一家钱庄去做学徒。可是祖父做学徒也不安心,一有空就跑到街上去,对路边一家刻字店很感兴趣,天天去看,不久,他就也找了一把雕刀偷学起来,后来索性正式拜师求艺,专攻篆刻。他刻苦钻研,很快学到一手好刀艺,过了几年,便自立门户,也开了一家刻字店。后来,他又搬到上海去,结交了不少海上名流,与西冷印社一班名人过从甚密。   祖父最擅长微雕和仿古雕刻,在当时很有名气。他不仅能刻阴文,也擅长刻阳文。他的许多扇骨雕刻作品是将散氏盘、克鼎、盂鼎、石鼓文、夏承碑、兰亭集序等历史名迹的文字摹缩后刻于扇骨,在当时被称为一绝。   民国初年出版的《竹人续录》(余姚褚德彝编著)里记录了祖父几件轶事。光绪十二年(1886年),祖5216岁,在雕版业已有了名气。那一年苏州织造奉旨为元人王秋涧撰写的《承华事略》做雕版,工艺要求极高,官府将技艺精良的工匠召集起来,在一座古寺里日夜赶工,祖父也在其中,在古寺工作了几个月。而后,他辞去雕版工匠的工作,经常以种植盆景遣兴,“榆柏黄杨等虬枝古干,罗列几案间,自得其乐”。看来,我的祖父在年轻时就很有一点艺术家的怪脾气和傲骨的。   另一件轶事是,晚清时,有一个叫费西蠡的太史,从京城罢官回到苏州,在桃花坞营建了一座很大的住宅,家藏弘富,收藏了许多宋元名画、善本木版书和青铜器。他很喜欢我祖父的竹刻,并请祖父在他新建的园宅里依家藏宋元名画的真迹放大镌刻在大厅的石壁上,还请祖父在他珍藏青铜器的木几上和善本木版书的木匣上一一摹刻上古奥的文字。他对祖父的篆刻艺术非常欣赏,称赞祖父的竹刻“自来竹刻作阳文,皆仅二三十字,今西桥缩写金石文俱作阳文,每至三四百字,可谓尽竹人之能事矣”!   武进档案馆也有资料记述祖父的一流手艺:1894年(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李鸿章想为老佛爷准备一份贵重而有新意的贺礼。他从广西搜觅到一套漆器果盒,大小16件,美中不足的是果盒的漆面上无图无饰。因漆盒表皮薄,极易损坏,他找遍京师,竟找不到一个肯接活的人。李鸿章听说祖父的刀功了得,便托盛宣怀到上海找到祖父,请祖父出刀。祖父刻字,细小、精微,但从不用小刀,都是用大刀雕刻,在上海篆刻界独一无二。在这套漆器果盒上,祖父不仅刻有楷书、草书、隶书、篆书,还雕有山水、人物、花卉、禽兽等,真是精妙绝伦,尽显大师本色。李鸿章收到后赞不绝口。   祖父成名的因由与慈禧太后有关。那一年,光绪皇帝要为慈禧太后庆寿,寿礼中有一套极名贵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