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兴”将军搏千金
鹌鹑,古名“罗鹑”、“宛鹑”、“奔鹑”、“早秋”,又叫“鹑”,繁殖于俄国西伯利亚地区以及我国东北,迁徙及越冬时,遍布我国东部。
《诗经》中有“鹑之奔奔”的说法,陆佃注云:“奔奔,斗也。”看来,周朝时,人们已经确知鹌鹑善斗了。
霜降时节鹌鹑猛
“斗鹌鹑”亦称“咬鹌鹑”、“冬兴”、“鹌鹑圈”,系古时汉族民间娱乐玩俗,发源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后流行于全国各地。斗鹌鹑兴起于唐朝,《唐外史》云:“西凉厩者进鹌鹑于明皇,能随金鼓节奏争斗,故唐时宫中人成养之。”
宋元时期,斗鹌鹑作为一种消遣,在皇宫和民间都非常盛行。据说斗鹌鹑时,撒下单数的米粒在两鹑之间,各自啄食,及至剩下最后一粒,就此互相争夺。人们不仅以斗鹑为乐,还用来赌博。《宋史?王安石》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得,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予,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无论。’”宋时,京都汴梁常有艺人街头斗鹌鹑,靠这种表演谋生。元代盛行的元曲中,也出现激越的《斗鹌鹑》这个北派杂剧的曲牌。
明清时,斗鹌鹑之风尤盛。据陈存玉《梁山传奇》记载,明代,山西洪洞县沈家独生子沈声远因“鹑缘”与柳家独生女柳幼叶定亲。洪洞县有一恶少蔡虎外号“一枝花”,得了一只怪鹌鹑,每场争斗专门咬对方羽翼,以致养鹌鹑者无不躲避。恶少声称自己的鹌鹑“打遍天下无敌手”。沈声远意外捕到了一只燕颏银舌子鹌鹑,打熬了一年,正待一博,这天与“一枝花”遭遇上了。蔡氏鹌鹑一入场没几下,竟被沈氏的燕颏银舌子攫住脖颈狠狠啄死。一枝花见状,一把将燕颏银舌子摔死。沈声远年青气盛,岂能善罢甘休!便一个搓步锤,向一枝花打去。一枝花登时向后倒去……就这样,沈声远被判“误伤人命”发配梁山。未婚妻柳幼叶陪同前来,在宋金河畔住了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久而久之,斗鹌鹑的习俗便传了下来。如今,水泊梁山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小鹌鹑,秃尾巴,我跟爷去逮它。这边下了缠丝网,那边小哨吱吱响。逮个鹌鹑喂半月,鹌鹑怪得只炸窝。带到集上斗一场,赢了一斗红高粱。带到集上斗两场,断了翅膀断鼻梁。爷爷恼得直摔头,我给鹌鹑抹香油。”
清代,斗鹌鹑规范程式已十分成熟。康熙时人陈面麟著有《鹌鹑谱》,书中对44个鹌鹑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分别作了叙述。对养法、洗法、饲法、斗法、调法、笼法、杀法以及37种宜忌等均有详细记载。上海文人葛元熙在沪游杂记中记载了当年沪人霜降后斗鹌鹑的事:“沪人霜降后喜斗?g鹑,蓄养者以绣囊悬胸前,美其名曰‘冬兴将军’。斗时贴标头分筹码,每斗一次,谓之一圈。按无斑为鹌,有斑为鹑,形状相似,多产沪上田间。”
清代有一本名叫《?H阶外史》的书,记载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斗鹌鹑故事。武清兴善寺和尚鸿僧,蓄养一只玉鹑,十分擅长搏击。后来邻村的西贾得到了一只黑鹑,嘴硬如锥。村人对玉鹑和黑鹑都非常喜爱。鸿僧与西贾也因为两只鹌鹑而结为好友,并约定两鹑永不相斗。不料后来有一次由于误会,这两只鹌鹑不得不互相争斗起来。最后玉鹑负伤啄击黑鹑,黑鹑魂飞魄散,垂翅逃走。西贾见后拔刀来要与鸿僧拼命,经过鸿僧的解释,总算结束了这场纠纷。后来鸿僧与玉鹑相依为命,直至鸿僧圆寂,玉鹑也在他手中死去。这个故事极其生动地描写了斗鹌鹑时激烈的场面,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的斗鹌鹑风气。
平西王吴三桂特别喜欢斗鹌鹑,对自己斗鹌鹑时的气度神态都十分满意,因此,他吩咐画家,将他斗鹌鹑时的场面“写生”下来,以作观赏纪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吴三桂斗鹌鹑小像》。画成之后,有人题诗道:“窄帽将军奕有神,闲携小卒玩鹌鹑。风流毕竟输丘壑,斗蟀堂前拥美人。”此诗道出了斗鹌鹑的场所,将一个堂堂将军带着侍从小卒,拥着美人斗鹌鹑的情形,描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清代斗鹌鹑也从娱乐游戏,逐渐发展成官宦富豪、纨绔子弟的消闲取乐和赌博。清《帝京岁时纪胜》称:“膏粱子弟好斗鹌鹑,千金角胜。”清《川沙厅志》称:“每于秋末冬初斗鹌鹑……良家子弟,由此废时失业。”
清时苏州和扬州一带,利用斗鹌鹑赌博的人更多,因此,畜养鹌鹑也更为讲究。每年霜降之后,鹌鹑膘肥体壮,竞技状况达到最佳。斗鹌鹑的赌博大戏正式开场。规则与斗蟋蟀相似:每人身边一个花盆,花盆内为10枝花――相当于现在的“码子”;只要一家输完这10枝花,就意味着输了一贯,付完后,重新开局。如果庄家赢了,每次收取赌注的20%。这样一来,喜好者就更加看重畜养鹌鹑了,装鹌鹑的小布袋都十分精致。冬天,为了防止寒冷,有人就用昂贵的皮套,将鹌鹑包着,放入衣袖中,既可以斗,也是一种消遣。
细选鹌鹑再把熬
旧时,广东番禺一带,盛产角斗的鹌鹑,售价昂贵,斗鹌鹑的人,大多都来此地选购。每年秋天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J331《地沟及盖板》(替代02J331).pdf VIP
- kb第二版资料(英语)030 KB4 Unit8-1.pptx VIP
- 《A-Million-Dreams》合唱谱SATB钢琴伴奏谱.pdf VIP
- 北京现代-悦纳-产品使用说明书-1.4L 两驱 五座手动青春版 -BH7140UMV-悦纳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制度.pdf VIP
- 剑桥国际英语Unit 8 Book 4.ppt VIP
- 护儿周全童享健康—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pptx VIP
- 智能智能化脑机接口设备考核试卷.docx VIP
- 医院安全消防制度.docx VIP
- 电动叉车充电操作规程.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