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芪栽培技识介绍与讲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红)芪栽培技术 红芪与黄芪的区别 红芪与黄芪药用价值都很高,都是著名的中药材,但二者有一定的区别。 红芪又叫 “ 独根 ”, 自古与黄芪通用 ,红芪属于豆科植物岩黄芪属,为多序岩黄芪的根,与黄芪同科不同属,两者均具有益气、补血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上常以红芪代用黄芪,但随着对红芪的不断研究,逐渐发现红芪与黄芪并不是同一味药,两者不仅在外观上有区别,在成分组成及含量等方面也有明显区别,从198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就将红芪与黄芪分开,单列为一味中药。 红芪茎高,根有甜味,吃起来甘甜爽口,黄芪茎匍匐,根不可多吃。 红芪,色红润,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 , 图表止汗、利尿消肿之功效 , 生用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 , 痛症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 , 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肚、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虚血衰之症 黄芪, 色黄白, 味甜,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但是,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 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 红芪是黄芪中的上品,仅产于甘肃的金昌,武都,岷县等地,现青海等少有移种,因为其产量稀少,药性纯正自古以来大多征作贡用,只在宫廷御方上出现。解放后专供出口,不在市场流通,特冠以红芪之名以示与普通黄芪区别。 红芪是甘肃省地道中药材之一 ,产量和销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野生红芪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区和定西市境内。近年来,由于国内中药产品需求的迅速增加许多中药材原产地的野生植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栽培种植中药材是中药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人工种植红芪的散、乱、差导致红芪的产量和道地药性下降。为了丰富中草药栽培理论,更好地指导红芪生产,现将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黄(红)芪栽培技术 一、植物特征 黄(红)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用种子繁殖。果实为荚果,单粒果实由外果皮(荚膜)和种子组成。高 50cm~80cm,主根深长,圆柱形,稍带木质,红芪茎直立,黄芪茎匍匐,上部分枝,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长卵圆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红色,荚果膜质,半卵圆形被短毛;种子肾形,黑褐色;花期6~7月,果期 8~9月。一般播种当年不能开花,冬季地上部枯死,地下部进入休眠,次年春季又产生新芽形成新的地上部,到6月份开始开花,继而结果,完成它的一个生长周期。  黄(红)芪植株 黄(红)芪的原药材根及其加工、制品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施肥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喜凉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耐干,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忌连作、重茬,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土壤,选择阴湿的二阴地为好,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播种前深耕并施足优质农家肥3000kg~4000kg、过磷酸钙30kg、尿素40kg、磷酸二氢铵45kg作基肥。同时用50%的辛硫磷乳剂拌油渣施入土地防止地下城虫危害。 。 2、 种子选择 由于红芪的花期很长,最终收获的种子成熟度不同,致使种子的饱满度有明显的差异,而种子的饱满度对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有很大影响。目前大田播种后出苗缓慢,出苗率低且出苗极不整齐的原因之一就是种子质量不好。为降低成本及提高红芪的商用价值,要求用种量少、出苗率高且出苗迅速整齐,要达到这个目的,选用成熟充分、籽粒饱满的种子,是一条重要措施。选种的方法,一般以混收后用簸箕风选为宜。 5、幼苗期管理 幼苗阶段是植株主根伸长的主要时期,在管理上要以保证良好的土坡墒情和避免强光照为中心,特别是在3叶以前。可采用及时灌水或早期遮荫的措施。一般药农在幼苗阶段不锄草,杂草等对红芪有遮荫保护幼苗的作用,但过大的杂草对幼苗生长不利,应予拔除。此外,还应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 6、定植 一般在惊蛰至清明间定植。边起苗边定植,先将起出的健壮苗置于 50%辛硫磷乳油与 50%硫悬浮剂 500 倍混合液中浸泡 10 min(定植时幼苗浸泡用水量为 225 kg/hm 2 ),或用苦参素、烟碱及其它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杀虫杀菌混合液浸泡幼苗,然后按行距 20 cm、株距 10 cm 开沟,斜平摆放芪苗,使苗头上部直立向上,距地面3-4厘米,然后覆土、整平表面稍加镇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