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趣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在讲之前 讲在关键处 高二级语文科 第三单元 第九课 《论趣》 【指导语】林语堂先生的《论趣》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散文,文质兼美。文章中关于“趣”的论见,正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具有活力与精神的内在要素。梳理、发掘出“趣”的思想内涵,对今天倡导学习者灵气、智慧、幽默等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趣”的含义;体会林语堂散文知识性、哲理性、幽默性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把握文章基调,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趣”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启发我们对人生之趣的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 【自主学习】 一、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先后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及德国入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期间多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他还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林语堂于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2、林语堂的散文特点:林语堂文章写的很散,常常是拉拉扯扯,纵笔真书。有的有主旨,有的没有主旨,只有一个谈话范围。-----读他的文章,就像海中拾贝,不在乎把握全篇,将那些散落各处的好东西收拾起来就够了。这里要点在于散而不破,杂而不芜漫而不长。 林语堂的散文并不讲究整体构思,也不理睬章法或写作规则的权威。他认为:“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便成八股。”林语堂同时指出,文章的起承转合等等,循文思自然的波浪涌现而成——自成其曲折崭然之美,不是明堂大庙营造法尺所可以绳范的东西。 二、整体感知 (一)生字词 船舶(bó)扈(hù)从 胼胝(pián zhī) 摩顶放踵(zhǒng) 商贾(gǔ) 蒙昧(mèi) 癖嗜(pǐshì) 掮(qián)客术 熙熙攘攘(xī?xī?rǎng?rǎng)?? 鞠躬尽瘁(cuì)? ?利禄熏(xūn?)心 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掮客术: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技术。 手足胼胝: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索然寡味: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二)疏通文意 1、通读课文,梳理结构,并归纳大意。 2. 题目《论趣》中的“趣”如何解释?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三、协作探究 1、标题是“论趣”,文章第几段才提到“趣”?前面是否是偏离题意? 2、作者所言“能够通脱自喜,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作者具体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趣”的?找出关键的语句,并分别举例说明。 4、这篇散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主题的? 5、林语堂的散文富有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鉴赏句子,并做具体分析。(结合课后练习二、三) 6、思考:作者认为:“青年人读书,最难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想一想,在自己的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够达到“知趣”? 【能力训练】 (一)课内巩固 下面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通脱自喜,就此满足。 B.为我们的文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人,为我国人民革命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C.徜徉在嘈杂的街市上,穿行在五彩缤纷的人流中,聆听着从红木花窗里飘出的苏州评弹,我感受到了熙熙攘攘中的一份清闲。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二)课外拓展 脸与法治 林语堂 ??????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在好的方面讲,这就是中国人之平等主义,无论何人总须替对方留一点脸面,莫为已甚。这虽然有几分知道天道还好,带点聪明的用意,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在不好的方面,就是脸太不平等,或有或无,有脸者固然极乐荣耀,可以超脱法律,特蒙优待。而无脸者则未免要处处感觉政府之威信与法律之尊严。所以据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