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高考文言虚词系统复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山东高考文言虚词系统复习PPT

22—23表近指,“这样、如此”;24“与、和”;25表选择;26助词,形容词后,表“……的样子”;27海神的名字。 二、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假如 ④假如 ⑤你 ⑥像,如 ⑦及,比得上 ⑧你) 文言虚词练习(六)答案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名词,场所、位置; 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7—8“所”字结构做定语; 9—11“为……所”表被动; 12—13“所以”,表原因; 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左右;18“座、套”。 二、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文言虚词练习(七) 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 3—4语气词,反诘“呢”; 5—6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9—10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 11—12代词,相当于“之”; 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 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7—18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二、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E语气助词 G词尾,……的样子) 思考:以下两句中的“以”是什么用法? 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思考:以下句中“以”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相同吗?为什么?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连词,因果关系 介词,因为、由于 连词,因果关系 文言虚词练习(八)答案 一、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3动词“以为”“认为”;4—5动词“使用”;6动词“做”;7动词“率领”;8动词“有”;9动词通“已”,“停止”; 10—12、介词“因为”“由于”; 13—14、介词“在,从”; 15、介词“在……的时候”; 16—18、介词“拿,用,把,凭”; 19—20、介词“按照”; 21、介词“依靠”; 22—23、介词“凭借……的身份”; 24、连词,表并列; 25—27、连词,表因果; 28、连词,表修饰; 29—30、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31、表承接; 32 、副词,通“已”,已经。 二、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文言虚词练习(九)答案 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依照、根据”; 3、4句“依靠、凭借”; 5、6句“趁着,趁此”; 7、句“通过,经由”; 8、9句“因为,由于”; 10、11句“于是,就;因而”; 12、句“原因,缘由,机缘”; 13、句“根据”; 14、15句“沿袭,继续”。 二、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文言虚词练习(十)答案 一、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1表疑问;2表反诘;3—4动词,参加; 5—6动词,给予;7动词,亲近;8动词,交往;9—10动词,赞同;11—12动词,对付;13—14动词,帮助;15—16动词,等待; 17副词,全、都;18—20介词,同、跟; 21—23连词,和、与。 二、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答案 一、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名词,准则、法则;3名词,等级;4—5副词,就是、乃;6副词,仅仅、只;7动词,效法;8—10连词,就、那么,表承接;11—12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13—14连词,就,表并列;15—16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 17助词,无实意;18助词,表疑问,“呢”。 二、AE(A就,承接连词 B乃,是就是 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D转折连词 E就,承接连词) 文言虚词练习(十二)答案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动词“到……去”; 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 8—9指示代词“这”; 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 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 14—16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 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 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2012全国各地高考文言虚词 试题集锦 以为华而少实 卒不为宗亲求位 A B 我腾跃而上 为击破沛公军 欲以代吴汉为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