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推断文言虚词定稿非常好用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推断文言虚词定稿非常好用PPT

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多都有多种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请分析文中“其”字的用法 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 。 后一个“其”是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3、联系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即古今异义。 项王问:“沛公安在?” 这里的“安”就是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是疑问副词。哪里,怎样。 4、注意特殊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⑴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焉”字仅仅兼有“于之”两字的意思,读音上却不是“于之”的拼合,于(yū)+之(zhī)≠焉(yān)。 重点提示:古代汉语中,兼词“诸”、“焉”出现的频率颇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兼词的一般特点,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汤诛桀,武王伐纣,有诸?(《左传》) “诸”是“之于”的结合,“之”称代“促织”;“于”引进介绍对象;例“诸”是“之乎”的结合,“之”称代“汤诛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乎”为语气助词。 ⑵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译:我已经把这件事告诉楚王了。 分析:“既、已”两个时间副词连用,位置放在句中。 藉(jiè)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句首“藉、第、令”三个假设连词连用, 表示假设性的让步“即使”。“即使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 ”。 ⑶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即“何况”。“况”,连词,况且,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乃尔译为“这 样”。“仲卿拜了再拜,回到自己的房中,就这样以死殉情的主意打定了。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 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巩固练习 1、请问这个语段中12个“其”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lì言,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如果 一定 其中的 你的 那么 那 是 还是 那 一定 难道 2、下列各句中的“而”用法是否相同?为什么? 侣鱼虾而友糜鹿。 蟹六跪而二螯。 剑阁峥嵘而崔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扣舷而歌之。 余扃牖而居jiōng yǒu (关闭窗户) (表并列,连词) (表并列,连词) (表并列,连词) (表递进,连词) (表递进,连词) (表承接,连词) (表承接,连词) (表修饰,连词) (表修饰,连词) 难点突破 【辨析方法】 1、看虚词前后词语的位置能否互换,能则表并列 2、看前后词语意义是否有先后之分,有则表承接 3、看前后动词的行为是否同时进行,是则表修饰 4、看后面词语的意义是否有所加深,有则表递进 难点突破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于是余有叹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盘盘焉,囷囷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姜氏欲之,焉辟害? 君何患焉? (表陈述语气 (表陈述语气 (陈述语气) (形容词尾) (副词词尾) (他,代词) (在这里,兼词) (怎么,代词) (表疑问语气) 3、下列各句中的“焉”有什么作用? 难点突破 【辨析方法】 1、看位置。 疑问句首是疑问代词(焉辟害?) 疑问句末则是疑问语气(君何患焉?) 句末动宾短语或不及物动词后是表陈述语气(余有叹焉)句末不及物动词后也可能是兼词(虢叔死焉) 句末及物动词后是代词(犹且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