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年刷卷作故纸”-明代海盐县永安湖水利困境与地方社会探析
“年年刷卷作故纸”:明代海盐县永安湖水利困境与地方社会探析
摘 要:水利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展开,作为一项公共工程,亦能够呈现基层社会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滨山靠海的永安湖是海盐县澉浦镇中最重要的水源地,但有明一代几乎一直处于失治状态。明初之后,官府因现实困难与利益选择,始终未能组织起针对性的开浚工程,镇中士绅多次尝试推动,均只是小修小补。永安湖的水利困境,为了解明代江南水利工作运行的多样性,和包括士绅在内的基层社会管理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关键词:永安湖;水利;士绅;地方社会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02-0149-11
作者简介:杨 茜,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江南水利的重要性,是明清时代的共识。围绕太湖的水利工作,有上游常、湖、镇三府的?靖凼杩??源,和下游苏、松、嘉三府的“三江入海”。相对而言,明王朝对太湖之水如何宣泄入海更为重视,以挖掘排水沟渠为主的水利工程,在从太湖到海的一百公里以上的广大区域内进行,如王朝前期针对吴淞江、白茆港的大规模疏浚治理。然而到晚明时,国家对于太湖平原的水利不再如以往那样重视,内忧外患的局面也使王朝没有了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故江南除了两三处由“强力”知县组织的水利工程外,大部分地区出现一种“不讲水利”的荒怠局面1。桐乡人张履祥在清初时便说“农田水利之政,百年不讲”2。这是明王朝从重视江南水利,到水利荒废的大趋势。
聚焦于小流域内的水利工作,情况可能不尽相同。嘉兴府海盐县澉浦镇,滨山靠海,地势高阜,以镇西永安湖为重要水源地。而该湖的浚治失序,几乎伴随了整个明王朝。明初以降,一次次地方呈请与执行未遂的记录,保留在从澉浦镇到海盐县以至嘉兴府的史志中3。王朝政府对僻远小流域水利工程选择性轻视,同时乡绅等地方力量也未能有良好的对接。永安湖的浚治工作,长期停留在一纸空文的层面。
一、澉浦镇环境与永安湖水系
澉浦镇,地处浙江北部沿海,明代属嘉兴府海盐县,曾是对外贸易、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市镇。澉浦建镇,始于唐代开元五年,苏州刺史张廷上奏置镇,设有镇将。至宋代,又置镇官监税,兼管鲍郎盐场盐务。因地理位置的便利,南宋时澉浦已是海外贸易重镇,番货毕集1。元初,此地还设市舶司。又有记载称“至元、皇庆间,宣慰杨耐翁居此,以己资广构房,招集海商番舶皆萃于浦”2,澉浦镇遂人烟极盛,并与当时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青龙镇并称,所谓“华亭则有青龙镇,海盐则有澉浦镇”。也就是说,澉浦由最初的沿海驻军要塞,因海外贸易的发展而演变成沿海重要港口3。
入明以后,江浙沿海广设卫所以备倭,朝廷置官军把守,严禁百姓下海,海外贸易遂绝,澉浦镇也随之衰落,所谓“利源既绝,往迹俱非,不见异物,亦无外慕”4。及至晚明,除基本的稻作生产外,澉浦镇民间生业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即家庭纺织业,尤其以苎布的纺织为主。这跟晚明海盐县大部分地区以蚕桑为副业的情形略有不同。朱国祯便观察到:“盐邑素不习于蚕,近三四十年中蚕利始兴,今则桑柘遍野,无人不习蚕矣”,但是“澉浦俗善绩苎,更以织苎布为业,然地实不产苎,市之他方,布亦大不精,非贵人所御也”5。
澉浦镇虽然地处“江南水乡”的大区域中,但境内却“山多而水少”,与真正的“水乡”地貌环境并不尽相同:“嘉禾阖境水多山少,而山皆聚于澉浦。”6澉浦一带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山峰,居民散居于山湾沃土之中。山多水少、地势趋高的环境,使得澉浦镇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不是水乡常见的排涝问题,而是干旱:”澉地高阜,不通下河,水无活源,十年九旱,往往灾患,不能备书。”7因此,灌溉和蓄水显得十分重要。明清官民都普遍认识到,镇中多山,地势高,不能溯流而上,“宜疏浚深通以资潴蓄”,而“正本清源之论”,即是需要时时挑?F永安湖和?c之连通的澉浦城濠,从而“踞高处以蓄水,则樽节宣泄似无难于溥逮也”8。从海盐县整体水利形势来说,亦是如此:“海盐东南地势最高,水易就下,如永安湖、澉浦城濠、白洋河之淤淀者,宜挑复之,各邑浜港之涩流者,宜劝农民以时疏掘为潴蓄计,斯旱可以备。”9
永安湖位于澉浦镇西南部的谭仙岭下,“环湖皆山,孟姥瀑诸水分注之,中有长堤,划湖为两,周望惟南一角山不尽遮。海水正与湖平,滩沙晶荧,愈复益其漾?_”10。湖面积不大,元代文献记载“周回十二里”11。明代前期勘测,湖约3700余亩12。20世纪50年代,湖只余1680余亩13。
察其地势,永安湖原本是钱塘江口的一个海湾,由于泥沙淤积和海平面下降,逐渐成为??湖。但确切成湖年代已难考。2005年所修《南北湖志》引用两段材料并进行了推测:2002年编《金山卫春秋》中收录一张汉初所绘会稽郡海盐县全境地域图,其县界说明中言“南临澉浦关”,可见此时澉浦已成陆。东晋成帝年间,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