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流年考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子”流年考略

“戏子”流年考略   作为表演才艺的职业戏曲演员――“戏子”,在中国古代被贴上特殊标签,其身份地位下贱,被世人轻薄贬损。多少年来,“戏子”被压在社会阶层的最下层,只能强颜欢笑地挣扎在舞台上,供权贵们取乐。   “戏子”一词,据《现代汉语词典》:“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查《辞海》语词与艺术分册均未收录此条目。《辞源》虽无“戏子”条目,却有“戏文子弟”一条。据《辞源》解释,“戏文子弟”即“戏曲演员”,语出“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嘉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宁波之慈溪,台州之皆有习位倡优者,名曰为戏文子弟”。   “戏子”沿革   歌与舞的组合,是“戏”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其表演者现代称为演员或文艺工作者,但在古代称为“优”,又称“倡优”。“倡优”者除能歌善舞外,还具有机智灵活、滑稽幽默的演技才能,又称“俳优”。“俳”乃指诙谐滑稽。此外,古时还有“优伶”之称。不过,“优”与“伶”的释义不同。据《康熙字典》曰:“伶人,乐工也。伶伦古乐师,世掌乐官,故号乐官为伶官。”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记载:“古之俳优,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和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   “伎”的名称,古代指以歌舞为业的女子。《隋书》载述:“炀帝时伎戏,其歌舞者亦多妇人之服也。”隋唐时期的宫廷生活,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按唐乐部分坐部伎、雅乐部,而坐部伎最为高选。《通典》曰:“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   将戏曲演员称为“戏子”,资料表明始于明清之际,可在明末冯梦龙的《醒世恒言》觅见踪迹。如在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中叙述:“张廷秀父亲因被人陷害在牢,同弟弟张文秀一起去镇江告状,途中被潘忠规劝以演戏糊口,遂成为一名戏子:那孙府戏子,原是有名的。一到京中,便有人叫去扮演。”在此故事中,戏子身份极为低贱。这可从张廷秀在南京唱戏遇见邵承恩时二人的对话中看出,“张廷秀,我看你相貌魁梧,决非下流之人。你且实说:是何处人氏?今年几岁了?为甚习此下贱之事?细细说来,我自有处。廷秀见问,向前细诉前后始末根由,又道:小的年纪十八,如今扮戏,实出无奈,非是甘心为此。邵承恩嗟叹良久,乃道:原来你抱此大冤。今苦流为戏子,哪有出头之日!”这里令人感到戏子的职业前途渺茫堪忧。   另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有描述。第二十二回:“林黛玉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像这类例子在明清笔记小说中更是屡见不鲜。   清末民初,歌舞戏曲已风靡流行。以戏曲为生的职业演员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群体,却被当时的达官权贵们视为下贱的“戏子”,地位更趋冷落。   “戏子”厄运   自秦汉的“倡优”,到唐宋元的“俳、伶、伎”以及明清时期的“戏子”,“戏子”在历史长河中悠然徜徉,大致可分为产生、兴起、辉煌、衰败,直至贬弃几个历史阶段。   唐玄宗是位在历史上对戏曲的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由于他酷爱音律歌舞,而使“俳优、伶人”受到许多宠幸与恩惠。元代可算是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女性伶人博得文人与贵族的青睐,确定了舞台表演的地位。   清朝雍正二年,雍正帝颁发上谕说:“外官养戏殊非好事,朕深知其弊,非倚仗势力扰害平民,则送与属员乡绅,打秋风,讨赏赐,甚至借此交往,夤缘生事。二三十人,一年所费不止数千金。”他指出:“府、道以上有司官员,事务繁多,日日皆当办理,何暇看戏?家中养有戏子者,即非好官。”雍正帝谕令,各省督、抚、提、镇和蕃、臬二司,直至道、府官员,日后要严查属员家中是否养有戏子,倘有私自养留者,准密折参奏。如果该谕颁布后,督、抚等大员并不细心访察,其下属仍有偷养戏子者,一旦?l现,将该上司照徇隐不报例一并治罪。雍正帝的谕旨颁发后,各省督、抚大员立即严饬属员禁养戏子。   民国初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开展了一场“就旧戏废除、改良还是与话剧平分秋色”的学术讨论活动。从1917年3月到1919年3月,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陈独秀、傅斯年、欧阳予倩、齐如山、张厚载等文化名人纷纷发表各自观点,形成革命、保守与改良三个主要派别。革命派对中国旧戏进行了猛烈抨击。陈独秀认为:“旧剧助长淫杀心理于稠人广众之中,诚世界所独有。”胡适认为:“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嗓子、台步、武把子一类的东西,就像男人的乳房,是戏剧的遗形物,这种遗形物不扫除干净,中国戏剧家远没有完全革新的希望。”周作人认为:“中国旧戏没有存在的价值,第一是它野蛮,第二是它有害于世界人心。”钱玄同更为激进:“要中国有真戏,非把中国现在的戏馆全数封闭不可。”   传统旧戏是鲁迅批判封建文化的一个方面。1922年,《社戏》的发表拉开了鲁迅批判旧戏的帷幕,此后十几年不妥协。鲁迅对待旧戏及戏子的态度不仅始终没有改变过,在他的创作后期,对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