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教学资料》9伯乐荐九方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教学资料》9伯乐荐九方皋

9、伯乐荐九方皋-《列子》 原文〈1〉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原文〈2〉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回首页] * * 9 伯乐荐九方皋 [亡] 原文〈1〉 [见] 原文〈2〉 [报] [对] [败] [形容] [遗] [相] [最后页] 链接到… [回首页] [对]①古今汉语都指回答、对答,但古代汉语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②古代汉语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如《伯乐荐九方皋》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回答的对象是秦穆公。 ③对面,对着。如曹操《短歌行》:“对洒当歌。” [对] [回首页] [回原文] [形容]①现代汉语是复音词,指对人或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②古代汉语是词组,指形体和容貌。如《伯乐荐九方皋》:“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③“形”还可引申为表现。今成语有“喜形于色”。 [形容] [回首页] [回原文] [相]①本义为仔细看,审视。读xiang,动词。《说文》:“相,省视也。”所以从目。如《伯乐荐九方皋》:“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②旧时指察看人的形体、相貌来判断吉凶、预见未来的迷信活动。如《左传·昭公元年》:“公孙敖闻其能相人。” ③指辅助、帮助。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无物以相之。” ④引申为辅佐君主的人。如宰相,丞相。如《赤壁之战》:“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⑤作副词,互相,读xiāng。如《郑伯克段于鄢》:“不及黄泉,无相见。” ⑥有时偏指一方。如《愚公移山》:“杂然相许。”非指互相赞成,而是大家赞成愚公。[回原文] [回首页] [相] [亡]①现代常用义是死亡;古代常用义是逃亡。《说文》:“亡,逃也。”段玉裁注:“亡之本义为逃。”如《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待死,死国可乎?”足见“亡”不是死。 ②引申为丢失、消亡。如《伯乐荐九方皋》:“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又如《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又指死亡,灭亡。如《中山狼传》:“馁不得死,亦必终亡而已。”又如《鸿门宴》:“此亡秦之续耳。” ④通“无”,读作w。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 [回首页] [回原文] [亡] [见]①看见。甲骨文写作 ,象人顶个大眼睛,以夸饰其目,表示看见的行为。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 ②引申为召见,谒见,拜见。如《伯乐荐九方皋》:“穆公见之,使求马。” ③指召见九方皋,如《墨子·公输》:“胡不见于王。”指把“我”引见给王。 ④上古汉语“见”包涵“显现”义,后分化出来,独立成词,读作xian,写作“现”。如《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看见。” [见] [回首页] [回原文] [报]①按罪判决。甲骨文写作 ,象逮捕人,双手束于刑具。如《说文》:“报,当阜(罪)人也。”又如《五蠹》:“报而罪之。” ②引申为报答。如《诗经·卫风·木瓜》:“投人以木瓜,报之以琼琚(qing jū,佩玉)。” ③回报,报告。如《伯乐荐九方皋》:“三月而反报。” ④现代有复音词“报答”,“报告”。 [报] [回首页] [回原文] [败] ①在胜负的意义上古今相同。如《曹刚论战》:“齐师败绩。” ②古义“败”指毁坏,甲骨文字形以击贝示毁。如《说文》:“败,毁也。”又如《左传·僖公十五年》:“涉河,侯车败。” ③用于抽象意义指成功的反面。如《伯乐荐九方皋》:“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④引申为食物腐败。 [败] [回首页] [回原文]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