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氏木霉与酵母混合发酵处理稻草秸秆的研究
康氏木霉与酵母混合发酵处理稻草秸秆的研究
摘要:利用康氏木霉与酵母混合发酵处理稻草秸秆,结果表明酵母菌和康氏木霉之间不仅无颉颃,且酵母菌能促进康氏木霉的生长;单因素试验确定混合发酵最适发酵时间为3d,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4.5;正交试验得出酵母最佳添加量为70%,酵母在第三天加入,尿素添加量为1%。发酵料蛋白含量可达11.21%,还原糖含量达到25.42%。
关键词: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正交试验;秸秆
中图分类号:S816.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07-1420-03
Study on Mixed Fermentation of Trichoderma koningii and Yeast for Straw
SHI Guo-cui,YIN Wen-Xin,ZHANG Min
Abstract: The Trichoderma koningii was used with yeast to fermented stra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antagonism between them and yeast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Trichoderma koningii.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ultivate time was 3 days, the temperature was 30 and the pH was 4.5. Orthogonal test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and the reducing sugar content of the fermented material added with yeast and 1% urea were 11.21% and 25.42%, respectively. 70% may be the best addition of yeast and better added at the third day.
Key words: Trichoderma koningii; mixed fermentation; orthogonal test; straw
目前我国秸秆饲料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秸秆微生物处理菌种单一,产品种类和数量少,产业化水平低,很难实现社会化、大规模的秸秆转化利用。当前秸秆饲料主要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和单胃草食动物的饲养,而且以软化和改变适口性为主,通过增加采食量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秸秆的营养价值改变较少[1]。
现在利用微生物发酵,一般都采用混合发酵。本文中利用康氏木霉与酵母混合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在混合发酵中,酶促作用生成的糖立即被发酵糖的微生物所利用,这样就维持了降解物的浓度,消除了酶合成作用受到降解物的阻遏作用,同时,也解除了反应终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所以,混合发酵的效果相对更好。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菌种康氏木霉和酵母菌均由本实验室筛选所得。
1.1.2培养基PDA培养基:称取200 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 000 mL后煮沸30 min用纱布过滤,再加10~20 g葡萄糖和17~20 g琼脂。固体发酵培养基:60%稻草,40%麸皮,0.5%2SO4,0.3%KH2PO4,0.06%CaCl2,0.05%MgSO4,微量FeSO4 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 000 mL后煮沸30 min用纱布过滤,再加20 g葡萄糖。
以上培养基均于121下灭菌30 min。
1.2试验方法
1.2.1菌种扩大培养从斜面取酵母菌一环接种于酵母菌扩大培养基上,28条件下,摇床200 r/min培养48 h,为酵母菌一级种子。
将康氏木霉接种到PDA培养基试管中,30培养3 d,向试管中滴加5 mL无菌水,振荡制备菌悬液。将菌悬液接种到固体发酵培养基中,30下培养,每天搅拌1次,每次5 min。
1.2.2菌种相容性试验将酵母菌倒于马铃薯培养基平板,接种康氏木霉于其上。另在一马铃薯培养基平板上接种康氏木霉菌种,作为对照。培养条件:25,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2.3共发酵培养时间的确定先接入20%康氏木霉培养后再接入2%酵母菌培养 ,以接种酵母后共发酵还原糖降到最低不再变化时作为发酵终点,此时蛋白含量不再变化。
1.2.4发酵温度的确定酵母菌接种后,分别置于26、28、30、32、34、36条件下培养。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