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育种教学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绪论(0.75学时) 一、我国的大豆生产概况 二、我国大豆的育种成就 第二节 大豆的品种资源(1.25学时) 一、大豆的起源与进化 二、大豆的分类 三、大豆的生态类型 四、大豆的品种资源 第三节 大豆的育种目标及性状遗传(2学时) 一、大豆的育种目标 二、大豆的性状遗传 第四节 大豆的育种方法(2学时) 一、大豆的引种 二、大豆的系统育种 三、大豆的杂交育种 四、大豆的诱变育种 五、大豆育种的后期工作;本章的思考题 1.我国大豆生产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进化程度低的大豆和进化程度较高的大豆的主要特点? 3.大豆的生态类型及其重要的生态性状是什么? 4.大豆的结荚习性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 5.简述北方春大豆区的育种目标? 6.简述大豆的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 7.简答大豆??主要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力的大小? 如何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 8.大豆引种的基本规律? 9.如何对大豆单株进行选择? 10.大豆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11.简述大豆的杂交技术? 12.以单荚传法及摘荚法为例说明对杂种群体自交分离 世代如何进行选择?;一、我国的大豆生产概况 (一)大豆生产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豆生产发展较快,1957年全国大豆面积接近2亿亩,总产达1000万吨,1957~1976年,大豆生产处于下降时期,1976年全国大豆面积降到1亿亩,总产量减少到664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豆的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虽然不同年份间有所波动,但大豆总产和单产的趋势是逐步增加的,大豆的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在733.3~933.3万公顷,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 近20多年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增加,由1978年的714.4万公顷增加到2004年的959万公顷,总产量由1978年的756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1740万吨,单产由1978年的1059 kg/hm2增加到2004年的1815kg/hm2。2004年播种面积达958.9万公顷,总产量达1740.4万吨,单产达1815kg/hm2,播种面积和总产均为历史最高水平。;(二)半个世纪来大豆生产发展相对滞后: 滞后其他主要农作物的发展 滞后于新兴的大豆主产国家 滞后于大豆产品消费增长 ;(三)存在问题: 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大豆的比较效益低,玉米:大豆=2.25:1农民积极性不高 单产较低,总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品质较差 单产平均110-120公斤/亩,低于全球平均18.2%,东北地区大豆平均亩产119公斤,比美国大豆低40公斤,比全球平均水平低30公斤。 国内大豆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大豆良种和良法需要进一步结合。 大豆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队伍需要加强。;(四)对策 提高单产 改善品质(油20%、蛋白质40%) 订单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我国大豆的育种成就 20世纪50年代 “六五”开始 “七五”期间 “八五”以后 “九五”期间。 “十五”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大豆的起源与进化 (一)大豆的起源 大豆起源于中国。我国劳动人民自野生大豆培育选择而来的。《史记》《诗经》等 古代文献的记载可以证明。 大豆起源于我国的何地?已有东北起源、南方起源、多起源中心、黄河流域起源等多种假说。 由于关于大豆最古老的文字记载多在黄河流域,结合考古和一些形态性状、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黄河中下游起源学说得到广泛支持。 盖钧镒等对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生态群体进行研究发现:南方野生群体多样性最高,其中各栽培大豆群体与南方野生群体遗传距离近于各生态区域当地的野生群体,从而认为南方原始野生大豆可能是目前栽培大豆的共同祖先亲本,历程为:由南方野生大豆进化为各地原始栽培类型进化为各种栽培类型,性状演化表现从晚熟到早熟的趋势。;(二)大豆的进化 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经过人工栽培驯化选择和自然选择逐渐积累有益变异演变而成的。 野生大豆的特点:小粒蔓生,向大粒杆强不倒的方向进行定向选择,逐渐积累粒大小及茎杆粗细等性状的变异而进化来的。 从大豆的粒形、粒大小、炸荚性、植株缠绕或直立性等方面的变化可以明显地看出大豆的进化趋势。 进化程度低的大豆:小粒、小叶、易炸荚、细茎、蔓生、种粒长扁圆或长圆型、多黑色或褐色种皮、分枝极为发达、典型的无限结荚习性、油分含量低, 蛋白质含量高,对短光照的反应敏感。 栽培大豆:大粒、大叶、秆粗直立、主茎发达、炸荚轻、有限结荚习性、油分含量高,对短光照反应相对较不敏感。 ;;四、大豆的种质资源 首先从种质资源来看,其分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