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微电影低俗化倾向.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国内微电影低俗化倾向

浅析国内微电影低俗化倾向   【摘 要】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在短短几年之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任何一种艺术种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创作或理念上的误区,概莫能外,本文就几部有共同特征的微电影为例,试图想说明其本身所存在的一些弊端。   【关键词】微电影;传播;受众   近三年来,微电影大行其道。对于这种全新表现形式的讨论也一直在继续。   在考察微电影时,我们可以借用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作为观察视角,比如当时震惊世人的“媒介就是讯息”,这个观点就是想说明在考察传播过程时,不要仅仅止步于对传播内容的考察,还要注意媒介演变的本身实际上也会给我们传递很多信息。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微电影的特征并不仅仅体现在时长上,还体现在其传播必须要利用新媒体这个方面,也就是说,受众是通过网络在如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来收看微电影的,而鉴于新时期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碎片化”,所以微电影也会采用简短篇幅来控制传播内容也就成了理所应当。除了时长之外,其题材也必定要迎合受众,而比起传统的大众媒介而言,微电影的受众的年龄层是更加年轻化的,这也就导致产生了很多问题。   在这股全新的创作浪潮中,自然会涌现出一些精品,遗憾的是本文并没有准备什么溢美之词对其施以笔墨,而是想对几部相对而言水准低下的作品提出批评,也许这些意见并不成熟,在此仅供从业者及相关人士参考。   2011年,一部叫做《青春期》在很多年轻人中间广为流传,这部微电影的导演管晓杰有着“微电影文化运动启蒙导演”的头衔,而这部不足50分钟的作品收看率颇高,截止本文写作期间仅在乐视网就有将近5千万次的傲人点击次率,我们无法将其影响力更为科学化、数字化地统计出来,而笔者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从身边的“九零后”学生就可直观地获得反馈,不难发现这部微电影对于当下年轻一代的影响是如此广泛,居然会有“感同身受”这样的观影评价出现更是值得思考,难道这就是“九零后”共有的青春吗?   染发、浓妆、暴露的穿着,这些外在因素已经给我们展现出了当下“年轻人的风貌”,而片中的情节更是让人咋舌。《青春期》的故事主线是典型的“?丝”追“女神”的戏码,然而“与时俱进”的是,这个主角是高中生的故事却是如此的纸醉金迷。逃学、夜店、陪酒、堕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并没有片中这般的“丰富多彩”,但为何这种经不起推敲的故事能得到广泛共鸣?也许就是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在作祟,关于《青春期》的讨论充斥于网络,有一篇影评是这样写的:“《老男孩》带来的恶果之一就的贩卖情怀、把时代元素符号化或者贴标签的投机主义之作越来越多,就像南锣鼓巷里成批量生产、贩卖文化标签的那些印有格瓦拉头像的水杯和笔记本。”所以作为“九零后”一代人,他们的成长因为有更多更新更密集的媒体伴随,所以致使他们对待事物的观念也有着不同之处。他们成为了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提出的“容器人”,迷恋于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沉迷于对品牌的盲目追求,享受于大众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他们看似孤立,但实际上却又太多的共性,比如习惯于符号化消费,无论在思考方式还是在行为模式上都有很强的从众倾向等等。他们喜欢能够带来刺激的视听体验,习惯于从他人或者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上获取共鸣,从而来达到标榜自身个性的目的。这一代年轻人的确就如容器一般,看似将自己包裹得刀枪不入,实际上却是易碎品经不起风浪。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未走入真正的社会,被父母和学校所保护着,生活的乐趣甚至建立在一些幻想和标榜之上,所以《青春期》能够收到欢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脆弱的“容器人”们喜欢这种?丝一定能追上女神的故事,喜欢这种天天逃课也能考高分的故事,喜欢用夜店、堕胎这些符号来当做自己的成熟标志。   传播学上用以探讨传播效果的“培养理论”同样也能够给我们提供对这些具备低俗化倾向的微电影以批判理论依据,虽然以格伯纳为代表的学者当时的着眼点是针对于电视上出现的暴力内容对于受众的影响。但实际上“培养理论”揭示出的一个现象非常有趣,那就是我们通过大众媒介所认知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当受众接收到一定数量上的负面信息后,那么受众对于外部环境的认知就一定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偏差。看多了电视上的暴力内容,受众会认为这个社会非常危险,那么,严重低俗化的微电影又会给受众带来哪些负面认知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受众价值观建构的影响,且不论内容,仅从以下这些微电影的名字上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其扑面而来的低俗――《上位》、《外围》、《莫陌》、《妈咪》、《干爹》、《绿茶妹》……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功力还是声画语言的运用几乎都没有可取之处,我们甚至完全没有对其进行内容分析的必要。在此笔者想说明的一个观点就是,因为与传统的大众媒体相比,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机构对于网络媒体的监管的力度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