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

[高中教育]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教育]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 中的经验教训。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1)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抛开市场 (2)采用军事行政命令的手段 (3)超越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斯大林模式”的含义: *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探 讨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背景、内容、特点、评价) (背景、内容、特点、评价) 含义、原因 形成、表现 评价、教训启示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 ①内忧外患:国内战争,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 ②目的: 1)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胜利。 2)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 2、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4、评价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           材料二:1919年,俄国一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为: 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是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全部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由于当时纸币大幅度贬值,纸币不过是“彩色纸片”。 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材料三: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4、评价 ①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破坏了工农联盟,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③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积极) (消极) 材料一 课本P65小字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为此,列宁主张采取什么政策来应对?该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背景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不满,频繁暴动;(严重的政治危机) (2)国内战争后,经济严重破坏;(严重的经济困难) (3)国家也无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主观) 2、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工业 农业 商业 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对比: 收归国有 大中企业: 小型企业: 实行监督 重要企业: 仍归国有 中小企业: 私人经营 余粮征集制 固定粮食税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国家集中分配 思 考 探 究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 依据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利用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①理论: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 4、评价 ②实践:工农支持,巩固了工农联盟(民心),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经济)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政治)。 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三、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1、原因:  ①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②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③缺乏民主传统,封建专制思想残余、小农意识浓厚;  ④斯大林个人专断独行的作风  ⑤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等。  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需要; ①所有制形式: ②管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