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壤污染监测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土壤污染监测PPT

一、监测项目 1、优先监测项目 第一类:汞、铅、镉、DDT及其产物,多氯联苯PBC。 第二类:石油产品,DDT以外的有机氯等,砷、锌、硒、镉及其他活性物质等。 2、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 (1)金属化合物:铜、铬、镉等; (2)非金属化合物:砷、氰化物等; (3)有机化合物:苯并(a)芘、油类、DDT等。 二、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1、样品的采集:布点原则是代表性和对照性 (1)采样点布设方法 适用范围 对角线法 面积小、地势平坦的废水灌溉及受污染的水灌溉的田块 梅花形法 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 棋盘式法 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开阔,土壤较不均匀 蛇形法 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土壤不均匀 由田块进水口向对角引一斜线,将对角线三等分,以每等分的中央点作为采样点。 对角线布点法 面积 地势 土壤均匀性 采样点个数 对角线布点法 梅花形布点法 棋盘式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 小 平坦 均匀 较少 中心点设在两对角线相交处,一般设5-10个采样点。 梅花形布点法 面积 地势 土壤均匀性 采样点个数 对角线布点法 小 平坦 均匀 较少 梅花形布点法 棋盘式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 较小 平坦 较均匀 5~10个 采样点一般在10个以上。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此时,应该设20个以上采样点。(2007年考) 棋盘式布点法 面积 地势 土壤均匀性 采样点个数 对角线布点法 小 平坦 均匀 较少 梅花形布点法 较小 平坦 较均匀 5~10个 棋盘式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 中等 平坦 较不均匀 大于10个 适用于面积大,地势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采样点数目较多。 蛇形布点法 面积 地势 土壤均匀性 采样点个数 对角线布点法 小 平坦 均匀 较少 梅花形布点法 较小 平坦 较均匀 5~10个 棋盘式布点法 中等 平坦 较不均匀 大于10个 蛇形布点法 较大 不太平坦 不够均匀 较多 (2)采样深度 垂直向下15cm左右的土壤,或垂直向下15~20cm范围内的土壤样品;剖面样是指地面向下的垂直土体的切面,其采样次序由下而上逐层采集,然后集中混合均匀。 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保存 污染物的测定 确定监测项目 * *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204页) 考纲要求:掌握土壤污染监测 教学内容 §1土壤组成与污染源 §2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1、教学要求 要求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和特点; 掌握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2、教学重点 掌握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3、教学难点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建议学时数:4学时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一、土壤组成与作用 1、组成:土壤由地壳中的岩石经长期风化形成。D2mm 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生物圈的基础 第一节 土壤组成与污染源 矿物质 占土壤固体部分总量的90%以上。土壤的“骨骼”、植物营养元素的供给源。碳酸盐、磷酸盐、铝硅酸盐、铁硅酸盐 土壤有机质 土壤形成的基础。来源有动物和植物残体,有机肥料、微生物及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等 土壤水和空气 水来源于降水、雪、灌溉及地下水 空气以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为主 土壤微生物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细菌 放线菌 蚯蚓 线虫 二、土壤污染 1、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使土壤的性质、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污染标志:土壤生产力的降低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3、土壤污染源 (1)工业(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2)农药和化肥 (3)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 (4)大气沉降物:SO2、NOX、放射性物质等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4、土壤污染物(4类) (1)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化学农药、石油、有害微生物等。 (2)重金属:主要途径是含重金属污水的灌溉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3)放射性元素:主要大气层核试验的沉降物以及核工业等所排放的“三废”,锶(Sr),铯(Cs)等 (4)病原微生物:病原菌和病毒,主要人畜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 (1)土壤污染比较隐蔽:通过农作物等食物污染 (2)土壤被污染和破坏后很难恢复:重金属的污染是不可逆的,难以期待自然净化。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5、土壤污染特点 (3)污染后果严重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