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PPT
三 宋明理学;新课标要求(学生用书P7);1.了解儒学的困境和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2.掌握北宋五子和南宋朱熹在理学方面的贡献。
3.了解陆王心学是对理学的新发展。;课前预习 (学生用书P7);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3.影响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3)理学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2.理学奠基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3.理学的创立: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标志: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1)理气关系上
①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各有其理,终归为一,就是“太极”。; (2)修养论上
①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②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④仁者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政治理论上
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②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
③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其关键在于“正君心”。
(4)理学经典上: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3.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
(1)陆九渊
①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③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2)王守仁
①理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②结论
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b.人人都有良知,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强调“知行合一”。;自学验收(学生用书P8);1.魏晋时期,儒学正统思想地位受到巨大冲击的原因是( )
①道教的兴起 ②佛教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落后 ④佛教取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列各项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B.邵雍——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C.张载——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D.程颢、程颐——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解析: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的是张载,故选B。
答案:B;3.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
A.韩愈 B.周敦颐
C.张载 D.朱熹
答案:A;4.关于下图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张“吾心便是宇宙”
B.是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C.成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D.提倡三纲五常,维护封建正统思想
解析:先判断图中人物是我国南宋时的思想家陆九渊,他是心学的开创者,再判断A、B、C、D哪项符合心学的特征。
答案:A;5.下列人物中,哪一位建立起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A.朱熹 B.王守仁
C.陆九渊 D.张载
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物格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其极而无余之谓也。理之在物者,既诣其极而无余,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亦诣而无不尽矣。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致,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