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①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人,苏轼自谓。 ④飘渺:即缥渺,陷约、记远的样子。 ⑤省:明白。 赏析: 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词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词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写词人独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在这样孤寂的夜里,“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他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词人以寥寥笔墨,即将一个独来独往、心思缜密的“幽人”形象描出来。末二句虚实相间,先写“幽人”独自走来,后将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缺”、“ 疏”、“断”几字写尽幽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下片承接上文,专写孤鸿,借孤鸿寄托自己满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龙附凤的情怀。“惊起却回头”一语双关,既可言说孤鸿被惊起而回头,也可言说“幽人”猛回头。而下句“有恨无人省”也是两层意思,一层为孤鸿因无故被惊起,故心怀怨恨,无人理解。另一层意思为词人所思,言自己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不愿栖息高枝。此处,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自许心境。“惊”、“恨”、“寒”、“寂寞”、“冷”等词眼写出词人在患难之中“忧谗畏讥”的情绪。 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冷峻,为词中名篇。黄了翁《蓼园词选》评为“超诣神品”。黄庭坚《山谷题跋》说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1、词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是??????? ,???????? 。 2、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3、你认为本词哪些词或句子用得好?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孤独、寂寞、凄清 3、言之有理即可。如:“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幽独凄清的心境。 二: (1)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是? 。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 ” 。(2分) 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杨柳岸晓风残月? (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本词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化……),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象特点(孤独)各1分,对于该句的解释分析2分,作者心境2分 三: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3分)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柄”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幽独凄清的心境;(2分)作者自己。(1分) 2.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1分)表面写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柄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2分)实际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2分) 【注】1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2漏:指更漏,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3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6.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氛围。(3分) 7.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6.疏桐???孤鸿?????凄清孤寂? 7.?“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