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摘 要: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学修养,最终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其心理需要,更要努力教会学生贴近语言文字,通过对有关文字的细细咀嚼,探寻隐藏于其中的幽微难寻的意趣,提升学习语文的热情。
关键词:文本;日记;语文阅读;金点子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1-0072-02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凝聚民族精粹与哲思的优秀汉语言文学作品更是以其或美妙合宜的表述、或平实有味的真诚、或灵动幽默的表达,抚慰读者心灵,给人以启迪和智慧。文本细读是走进文学本身魅力的一大途径,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文本细读式教学是实践教学改革精神的具体化,它对于完成文学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文本细读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探寻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作用与方法。
一、学生日记与反思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紧抓不放,通过破译语言文字的无限奥妙,还原语文课堂的精彩,思想的深邃与悠远,从而让学生爱上读书,更爱上语文课。教师有一天看到了一篇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的日记:“……我喜欢读书,但我不喜欢上语文课,最讨厌碰到有关语言赏析的题目,硬是要求我们要从几个角度去分析,唉,头疼得不行……”看到这段文字时,教师只觉百味杂陈,很不是滋味。冷静思考,反观现实,发现在课堂中时常出现教师口若悬河,一部分学生睡意绵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学生的这些心理,其实跟教师一直以来对文本粗糙、生硬的剖析有关;更有一些试题要求他们必须得用固定的格式组织语言回答……如此一来便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一些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削减了他们对文本的探究兴趣。教师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再优美的文字,都会被教师刻板僵化的分析撕碎其原有的美;不能只是一味地站在教师自己的立场帮助学生分析,而应该真正学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在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感受语言的美。
二、理论依据――文本细读
教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不断实践,发现细读文本是关键。学生透过上下文和字里行间,透析前因后果,通晓作者内在情愫,每秒的情思和体验便会如清泉喷涌。文本细读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它要求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文本细读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以文本为中心;第二,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第三,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语文教师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三、文本细读方法
文本细读是一个对教材进行浓缩与放大的过程。这是一种要求教师在文本的基础上,巧用关键句子、关键词,并进行相应教学设计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其兴趣,共同探寻隐藏于字里行间的奥秘。
1. 关注艺术表现手法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常常并不是“直白”地将作者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要运用象征、借代、拟人、想象、夸张、隐喻等“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自然也要注意以“艺术表现手法”为突破口,读懂“语言艺术”的内蕴。文章中的各种修辞语句往往是作者最得力、最经典的语句,如果能抓住这些精美的句子,“敲碎”“研磨”,定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例如,《喂――出来》一文中修辞手法比喻的设计,原文摘录如下:“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这个语段是人们将所有“不欲见”“不欲用”的东西全部扔进洞之后的一段环境描写。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来形容此时的世界: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这种方式得来的干净世界,其实充满了危险,问他们:作者为了说明这个干净的世界、蔚蓝的天空和海洋,为何不用玛瑙或是蓝宝石,而偏偏选用透明的玻璃?答案:一是因为玻璃更脆弱,而且预示着巨大的危机:只要一颗小石头就足以使其毁于一旦,届时这些碎玻璃将会变成无数把利剑射向人类!太可怕了!二是玻璃“透明”的特点又可以麻痹人类,照应后文灾难即将来临而人类却无法得知,这里作者对喻体的选用实在是神来之笔。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以上的考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一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是怎样描写当时的环境?学生回答:“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劳动教育自制贺卡.pptx
- ENTERFACE2010ProjectProposal.doc VIP
- 居家养老服务承诺书-居家承诺书.docx VIP
- DB3205_T1078-2023_人才公寓运营管理与服务规范_苏州市 .docx VIP
- ProjectProposal项目建议书英文模板.docx VIP
- 新媒体写作与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ProjectProposal项目建议书英文模板.pdf VIP
- 城镇燃气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1].docx VIP
- 网络教学效果调查与数据分析.docx VIP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服务采购服务质量承诺及保障措施.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