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的收购依赖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诗兰黛的收购依赖症

雅诗兰黛的收购依赖症   因为一句自我介绍,美妆品牌Smashbox陷入舆论漩涡。   近期,有网友发现,Smashbox在图片社交平台Instagram的官方账号介绍中,刻意说明“零残忍”,“零残忍”和不在中国销售的原因是,Smashbox以不做动物实验为卖点,而中国对进口化妆品要求进行动物实验。   事实上,进口前做动物实验以保证化妆品使用者的安全性,一直是很多国家的惯例。在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类似要求。Smashbox此举,对中国网友而言着实刺眼。不过被曝光后,Smashbox很快删除了这句表述。   相比Smashbox这个陌生品牌,中国消费者可能更熟悉其母公司――赫赫有名的雅诗兰黛。令不少人好奇的是,放纵Smashbox如此“捣乱”,雅诗兰黛这是连旗下的品牌都管不住了吗?   依仗收购品牌   Smashbox虽然在国内查无此“牌”,但对于雅诗兰黛集团而言却是心头宝。   根据雅诗兰黛集团今年前三个月财报,化妆品部门成长迅速,销售额同比增长9%至近12.7亿美元。而其中,雅诗兰黛方面尤其强调汤姆Smashbox和海洋之谜三大品牌表现最稳定,录得强劲增长。   或许正是这份成绩单,让Smashbox行事格外有底气。作为集团旗下增长最稳定的品牌之一,Smashbox在官方宣传上不顾母公司形象我行我素就有了答案。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雅诗兰黛堂堂一个国际美妆巨头,为什么会连旗下品牌都管不住?   这缘于雅诗兰黛自创品牌的业务危机。   2015年,雅诗兰黛集团罕见地出现负增长,当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6%。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财年二季度,净利润录得4.28亿美元,同比下跌4.3%。其中,集团自创品牌雅诗兰黛和倩碧领跑下跌榜单。   而收购的外来品牌则完全相反,最近几季财报中,除了上述三个增长稳定的品牌,新收购的Becca Cosmetics和Too Faced业绩表现均超预期,集团增加的净销售额,有一半来自于这两个品牌。   当然,虽然收购品牌能撑起一片天,但雅诗兰黛还是很快修改了官方宣传的用语,这表明集团方面未完全失去控制能力,Smashbox表现固然好,中国消费者也不能得罪。   尤其是雅诗兰黛自创品牌在中国市场遇冷的关口,更不能再消耗消费者的好感。据财报披露,今年以来雅诗兰黛、倩碧和悦木之源持续疲软,这几大旗舰品牌在亚太地区,尤其是香港地区的表现也持续被点名批评。而此前雅诗兰黛在中国区的销售业绩仅次于拥有兰蔻的欧莱雅,位列护肤品牌第二。   内外承压   雅诗兰黛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内部,看着外部对手们欣欣向荣,也是一件难过的事。   日化巨头宝洁虽然在去年狠心卖了40个品牌,但化妆品牌SK-II却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2016年“双十一”期间,SK-II成为第一个突破1亿元销售额的高端化妆品牌;始终压雅诗兰黛一头的欧莱雅集团,则凭借兰蔻继续稳坐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第一品牌的宝座。   老对手们各有各的优势,新对手也卯足劲进入中国市场分一杯羹。2011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韩系品牌雪花秀,在2015年销售额突破66亿人民币,同时凭借其在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2016年企业整体营收每月以80%的速度增长;日系同样不甘示弱,资生堂通过高端品牌Shiseido、CPB、IPSA的助力,2016年在中国区业绩增长了11.4%。   核心品牌遇冷让雅诗兰黛有了危机感,而过去一段时间的调整措施,则显得有些“病急乱投医”。   2016年12月,顺应税收政策的调整,雅诗兰黛宣布旗下多个品牌将采取降价,最大下调幅度达18%。降价看似能提高销量,不过对于走高端线的雅诗兰黛而言,这其实不是一个好主意,对于品牌溢价和高端形象的伤害不是一星半点。   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汤琦君评论说:“雅诗兰黛品牌的降价策略,感觉就像是业绩压力过大后,一种慌不择路的应急反应。”而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降价也并没有给几个自创品牌带来太大的提升   扭转形势的唯一办法,似乎就只剩下了收购。根据财报,雅诗兰黛去年在营收上能实现单位数的增长,完全是依靠此前收购的祖马龙、海蓝之谜和汤姆   而今年依靠收购品牌,在2017年前三个月,雅诗兰黛集团更是实现营收28.6亿美元,虽还远不及欧莱雅,但是雅诗兰黛集团增长率比欧莱雅高出0.5%达到8%,净利润更是增长12%至2.98亿美元。   治标不治本   虽然收购品牌的努力让雅诗兰黛业绩开始向好,但这真的是万能药吗?   新品牌给雅诗兰黛提供了新鲜血液,但雅诗兰黛遗漏了一点:哪怕它靠收购获得了新消费者,集团仍然还面临不断拖后腿的自创品牌。   自??品牌的问题其实不在于质量,而在于老化。雅诗兰黛第一款明星面霜面世至今已经过了70年,这期间,雅诗兰黛品牌早就和“抗衰老”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