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集群时代的在场表达
集群时代的在场表达
中国现代散文的源流发端于五四时期,作为几千年来的文学大宗,散文在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中首先成为众矢之的。但是对散文的定义至今莫衷一是,狭义的散文指的是抒情性小品文,而广义上,则可以将除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文体都归之为散文。散文如水,色清味不寡,形散神不散,是一个既容易入门又难以突破的文学门类,其营构艺术和取材路径都极其自由,也正因此,散文才具有了常写常新、持久不衰的文体魅力。2016年,彭晓玲、申瑞瑾、甘建华、张天夫四位湖南籍作家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散文湘军经过一定的沉淀和积蓄后几乎找到了适合各自的写作路子并在国内各大刊物结出硕果,这一年的湖南散文总体上已告别初期的探索逐渐步入沉稳、深邃、开阔的领地,呈现出属类鲜明、洞见深辟、兼收并蓄的特点,无论是生活体悟、游记随笔、人物勾勒还是器物寄情,都彰显着成熟、睿智的思想之光,体现出创作集群时代的在场思悟。
一、在场:思悟生命和生活
除创作手法自由多样之外,散文区别于虚构性文体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真实性。只有立足于真实性书写,写真事、诉真情、表真心,散文创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出作者的精神深度、思想厚度和视野宽度,最大可能地彰显主体个性。如此,作家的在场性体察就成了散文创作这座高塔的奠基之石。所谓“在场”就是直接、敞开、去伪存真地介入现实,介入个体的生存处境。只有突破传统的局限于一己之哀乐的内心絮语,将世间万物纳入观察与写作范围,以悲悯情怀观照众生,一个散文作家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以独特的文字传达出属于自己的灵魂思考。2016年湖南散文的在场性表达较之以往更显明晰和深刻,其选材涉略和生命思悟可归结为地母无言、生活无奈、岁月无情、城市无休四个相互勾连又各有侧重的领域。
大地是万物繁衍的基础,作为一个以农耕文明世代延续的民族,炎黄子孙在大地表面种植各类作物养育牲畜,与沉默无言的地母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座山一条河,一个老人的死去一个孩子的诞生,都牵动着人们的生命和精神。周伟的《泥暖草生》通过乡村生命的消逝彰显出乡村人伦的道德力量,为读者重新认识农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他的《大地书》则以大地之光、大地清明、大地春醪、大地无乡、大地黄好五个部分从乡村的真情、善意、温厚、淳朴出发,用真实的笔触记叙了乡村大地上的人伦秩序、生命状态,在这里,温暖厚重的大地如血肉般根植于人们的生死,把自己深深地埋进黄土地就是村民们最安心的归处,文章深刻地体现出作者博大宽厚的胸襟和力透纸背的轻巧。周伟的另一篇《进得祠堂》与袁道一的《风吹清明》异曲同工,都写祠堂这一“国粹”的传承意义,深入挖掘“祠堂”的文化内涵,引领读者追思大地的生命之根。张灵均《我在洞庭等一片帆》将洞庭湖的水上生活图景与作者的情感世界融而为一,多角度的画面呈现和多声部的思想表达使文章灵动而不失厚重。晓寒的《草木深》篇幅短小不事雕琢,以淡淡的散发着草木清香的文字追溯村庄记忆,给人一种平和、清润的安详之感。龙章辉《大地之上,苍天之下》揭示隐秘的民间文化现象,文章以历史人物降妖除魔的李法官传奇的一生为依托,将民间巫术鬼神令人惊叹又让人生疑的神奇与诡异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未知和未解的敬畏与虔诚折射出独特的文化观照。刘晓平的《蛊女》以神秘的民族巫术“蛊”为探索对象,通过讲述“蛊女”的故事,以大地之奥秘悟生活的真谛,文章素朴自然,体现出作者经时间打磨的文字张力。与《蛊女》类似,秦羽墨《低处的神明》也写民族巫术的神秘性,文章结构匠心独运,以“名词解释+人物案例”的形式将按手印、收精、治煞、蹲墙根等农村特有的鬼神习俗展现在读者面前,突出了对传统事物的现代性思考。秦羽墨《属于我的地》从回忆开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农村人对土地的热望,通过细节再现的方式使情感意绪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展现出一如黄土地般粗粝、坚硬的真实。葛取兵《一个村庄的静时光》书写大地钩沉历史,从村庄的历史人物入手体察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古今相融,意蕴浑成。张雪云《与一条河流有关》则以流水般恬淡的文字书写沅水乡愁,文章明净,真挚动人。
苦难叙事是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苦难意识在新时代的乡土中国书写中主要体现在人道主义精神观照下的现实关怀。2016年,湖南散文作家们缘事生发,探求纷杂世界与苦难人生,不断将触角伸向生活的阴暗面,在无情的剖析中寻找希望的亮光。沈念的《鸟飞向》承续以往的写实传统,走访洞庭湖保护区,文章创新叙述策略,通过巧妙切换“我们”和“毒鸟人”的视角,利用省略叙述、空白叙述等技巧扩大文章外延,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回旋空间。他的《少年眼》以少年所见所想为线索串联起碎片式的场景,借助电影长镜头的??法使文章主旨得到凸显、强化、升华,以此观照失明者、失忆者的心理与生活,笔力老道又不乏新意。沈念的另一篇《没有对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