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阶段综合复习课件7.ppt
C.重新发现鲁迅,将争论的视野放宽,有很多事比纯粹的担忧更有意义。因此,对课本修订一事,既不能冷漠地不以为意,也要防止过度阐释。 D.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相比,舟曲的灾害异曲同工——相同的是都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同的是,舟曲发生的是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 ﹒ ﹒ ﹒ ﹒ ﹒ ﹒ ﹒ 【解析】选D。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结果。用在此处语境不符。A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B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C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昨晚6时,在经历了260天的密闭飞行后,中国志愿者王跃走出登陆舱,踏上成功模拟火星表面,在“火星”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B.中国公安部6月24日宣布破获了一起重大恐怖组织,抓获了10余名“东突”恐怖组织头目和成员。 C.科学,包括讲道理的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至于这种改变是福是祸,笔者不敢专断。 D.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进入画框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解析】选D。A项,语序不当,“成功”应放在“踏上”前;B项,宾语残缺,在“组织”后加“案件”;C项,分句逻辑混乱,应是“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 15.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做。 ③元丰二年在湖州任太守时又因做诗讽刺新法,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入狱。 参考答案:《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出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对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嬉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的意境氛围。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名篇的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参考答案:(1)守拙归园田 (2)一觞一咏 (3)大漠孤烟直 (4)蟹六跪而二螯 (5)羽化而登仙 (6)帘卷西风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他”既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他”拉响的是内心控诉的乐章,技巧与情感的结合使他取得巨大成功。 B.“他”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而又具有叛逆个性的人。“他”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积久的压抑爆发,酿成“他”叛逆的个性。 C.第二人称“你”,只能指小说中的“他”,“必须做出选择”以肯定的语气加以强调,又引发对“选择”的多种思考。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了主题。 D.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E.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解析】选B、E。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A项,“他”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却不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C项,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推及到其他人。D项,教育者不应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更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5分,对一个给2分,全对得5分)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纵观全文作答。 参考答案: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6分。答出两点,意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