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木兰诗》课件2 鲁教版五四制.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 《木兰诗》课件2 鲁教版五四制.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语文下册 《木兰诗》课件2 鲁教版五四制

二、重点探究 赏析失根的兰花 找出文中写作者 “失根”状态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三、语言揣摩 品味失根的兰花 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这些语句的特点和你的感悟。 四、解析题目 感悟失根的兰花 郑思肖是 (1241~1318) 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有人当面指出缺陷:“怎么所有兰花都不画根?”郑思肖顿时脸像霜冻,沉沉地回道:“国土已失,何处有兰花长根的所在?” 来人深为他的高尚民族气节所感动,放声大哭:“国土沧丧,山河破碎,兰花无根,人也无立脚之地了。”失根之兰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象征着宋亡之后无所依傍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于异域他乡。文章写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作者当时在美国留学,“洋装虽然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的他对当时的中国和自己的处境有感而作。 本文以“絮”和“萍”来比喻自己的人生,想象一下,人生还可以比作什么?你能说说吗? * 作者 陈之藩(1925年6月19日——),字范生,河北省霸州市人,曾赴美、英留学获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和香港的大学讲学。他的散文作品带有透彻的理性,取材常由生活体验出发,融入丰富的人生阅历。 1、品读文章 感悟情感 2、品味语言 学习写作 一、整体感知 结识失根的兰花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谈谈文章令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2、题目“失根的兰花”中,“兰花”指什么,“失根的兰花”又是什么意思? 文章 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郑思肖画兰的故事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