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汉代文学史-《史记》.ppt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汉代文学史-《史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汉代文学史-《史记》

第六章《国学典籍》《史记》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之父 和中国传记文学之父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和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 屈辱的人生 伟大的著述 司马迁(约前145一约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生年采用王国维的《太史公行年考》提出的“汉景帝中元五年说”。王国维认为司马迂的卒年绝不可考,“然视为与武帝相终始,当无大误也”。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 司马迁生活于西汉中期,是汉王朝的鼎盛时期。 1、政治稳定 与民休养生息,形成文景之治,武帝时转向独尊儒术。 2、经济繁荣 都鄙禀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3、军事强大 征伐四夷,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大宛等先后臣服,北击匈奴。 4、文化盛兴政论已臻高峰,乐府广采歌诗,汉赋蔚为大观,史传也应运而生。 司马迁生平的研究资料 《史记·太史公自序》(卷一百三十)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报任安书》 (卷六十二) 《史记集解》引《汉书旧仪注》《西京杂记》(卷百三十) 《三国志 · 王肃传》(卷十三) 家世家学渊源 司马迁在《自序》中将自己的家世上溯到原始社会晚期的重、黎,“世序天地”,其祖上曾经“世典周史”。 迁父司马谈为西汉太史令,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精通天文、易理和道家思想。 司马谈所作学术鸿文《论六家要旨》,总结先秦诸子,偏崇道家。道家出于史官(班固说)。由此可见,司马迁思想中的道家思想本自家学,根深蒂固。 少年时期的学术根基 迁生龙门,即今陕西韩城县。 生年至今并存两说:王国维据张守节《正义》,主汉景帝中元五年说,即公元前145年;李长之据司马贞《索隐》,主汉武帝建元六年说,即公元前135年。 司马迁10岁则诵古文,曾就《尚书》问故于孔子后裔孔安国,就《春秋》求教于儒家宗师董仲舒。司马迁崇敬孔子,推崇六艺,其经学渊源极为深厚。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要旨 《论六家要旨》是西汉时期的重要学术论文。 文中精辟阐述阴阳、儒、墨、法、名、道德六家的基本思想,对前五家既有肯定也有批判,唯独对道家推祟备至,试图以道家融合诸家。 推祟、肯定与批判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是: 要旨:尚简易,绌繁缛,贵卑议,忌深文。 《论六家要旨》的思想倾向直接影响到司马迁及其《史记》。 青年时期的游历及入仕 司马迁20岁漫游江、淮、沅、湘、汶、泗,足历齐、鲁、梁、楚、吴、越。 22岁仕为郎中。 35岁奉使西征巴蜀,至于邛、笮、昆明。 随侍汉武帝巡行郡县及封禅,所游之处甚广。 “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38岁继承父职任为汉太史令。] [41岁主持太初改历。] [48岁遭刑受辱之后被任为中书令。] 游历对写作《史记》的影响 实地考察,印证古籍记载,活用古代文献; 搜集旧闻,充实写作资料,弥补文献的不足; 瞻仰古迹,凭吊古人,激发敬意和同情; 接触下层,洞悉甘苦,写作充满人民性; 了解各地区各民族各历史阶段的人物故事、历史变迁、风俗民情、地理物产等,均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观览名山大川,形成深雄雅健的文风。 壮年时期遭受宫刑之辱 48岁时为李陵投降匈奴作辨护,触怒汉武帝,蒙辱受宫刑,出狱后改任中书令。 蒙受奇耻大辱,迫使司马迁重新审视现实,坚定了发愤为作的信念,忍辱负重,著书雪辱。 《史记》大约于53岁时完成。以后不知所终。关于司马迁之死,史家讳莫如深,留下一个千古之谜,故其卒年不可考。 为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之事详见《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的基本内容 围绕一个“辱”字,倾泻满腔愤懑。 报书缘起,初陈不能推贤进士; 一抒愤懑,深究受辱程度之深; 二抒愤懑,细说受辱由来之冤; 三抒愤懑,辩明忍辱不死之因; 四抒愤懑,表白著述雪辱之志; 结束全文,照应不能推贤进士。 感慨啸歌,由燕赵烈士之风; 忧愁忧思,直与《离骚》对垒。 《史记》的概况 《史记》全书130卷,即130篇,凡526500字(据自序)。 首创纪传体,成为中国封建正史的体例,传记文学之祖。 高尚的史德。求实精神:不虚美,不隐恶,谓之实录。 卓越的史识。儒道互补说。 人物形象生动。文风深雄雅健。悲剧性与悲剧精神。 书名变异 《史记》中多次出现“史记”一词,都不是指《史记》一书,而是泛指史书的记载。 《史记 · 太史公自序》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汉书 · 艺文志》称其书为《太史公》。《杨恽传》《宣元六王传》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王充《论衡》诸篇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应邵《风俗通》称其书为《太史公记》。 今人陈直以汉末《武荣碑》为主论定:《史记》之名始于汉末桓、灵之际,是《太史公记》的简称。 体例创作 五种体例: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十表:国家大事记,有世表、年表、月表之分。 八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