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光伏产业简介 二、光伏产业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原因分析 四、解决方法 一、光伏产业简介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 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电转换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2001年国家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山区用电问题。 2003年英利、无锡尚德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2004年德国出台光伏并网政策,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激增。 2004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民营新能源企业。 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企业展开“双反”调查。 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2013年3月20日,无锡尚德正式宣告破产。 二、光伏产业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案例:无锡尚德宣告破产 2013年3月20日,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尚德电力旗下的无锡尚德正式宣告破产。 2001年尚德电力创立,2005年尚德在美国上市,这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在美国交易所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2006年,尚德股价一度飞涨近90美元,公司创始人施正荣也以23亿美元的身家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2010年年底,尚德电力的产能全球第一。2012年,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中国光伏产品失去了主要市场,一片哀鸿遍野。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尚德电力的形势便开始急转直下,同年8月,尚德电力创始人施正荣也辞去了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 二、光伏产业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无锡尚德的破产虽然跟美国与欧盟进行的“双反”有关,但其主要原因却是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严重。 2013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业产能达40GW,实际出货量仅11.5GW,这意味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状况依然明显。 2014年,全球晶硅电池及组件需求量约35GW(吉瓦),而中国晶硅电池及组件产能达到40GW,仍然超过全球需求量。 三、原因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与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有很大关系。 1、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不当干预光伏产业的发展。 案例:无锡尚德 2001 年在无锡市政府的担保下,无锡六家国企共同出资 600 万美元,占有 75%股权,施正荣以40 万美元和技术专利 入股,占股 25%,尚德由此成立 2005 年,为给尚德赴美上市扫清障碍,在无锡市政府协调下,国有资本逐一退出,尚德顺利完成私有化,同年尚德电力登陆纽交所。2005 年前后,被地方政府视为具有高科技优势的光伏企业在与地方政府的谈判中非常强势,地方政府为吸引光伏企业的投资普遍提供零地价、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等大量优惠条件。 三、原因分析 中国光伏产业的起步与发展一直高度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密切干预 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降低了光伏企业投资的私人成本,提高了光伏企业投资的私人收益,从而扭曲了光伏企业的投资行为,最终导致严重的系统性产能过剩。 据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却不掌握核心技术;产能巨大,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三、原因分析 2、中央虽想改变困境,但出台的光伏新政具有强烈的直接干预市场特征。 2013 年 7 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我国为应对光伏产业困境而出台的最为完整和明确的所谓 “光伏新政” 纲领。 三、原因分析 《意见》 明确指出,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产能严重过剩、 市场无序竞争,应控制光伏制造总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然而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恰恰是政府失灵所致。 同时,《意见》一方面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在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 、优胜劣汰 、优化布局以及开发利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又称要对不同光伏企业实行区别对待,重点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优势企业发展,淘汰劣质企业,自相矛盾。 此外,“光伏新政”具有以政府选择替代市场机制的特征。政府对市场的微观干预已经到了极为细致的地步,直接规定光伏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这是以政府选择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