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药学概论-1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药学概论(第二版) 潍坊医学院药物化学与分析教研室 主讲人:綦慧敏 (一)药物化学的起源 炼丹术、炼金术对药物化学的贡献 中国的炼丹术 在中国的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的时期,生产普遍获得了发展,其中酿造、制陶、采矿、冶金等工业都迅速发展起来。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期,我国就有炼丹方士,秦、汉时,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阿拉伯的炼金术 唐代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炼丹术带入阿拉伯帝国,与古希腊传来的炼金术相融合,从而形成了阿拉伯的炼金术。 伊斯兰炼金术继承了古代东方的炼金术传统,主要是以亚力山大为中心的赫尔墨斯神智学和中国的炼金术。穆斯林最早的炼金术是倭麦亚王子哈立德·伊本·叶基德。 欧洲的炼金术 西方的炼金术可追溯到希腊化时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息摩斯。大约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息摩斯相信存在着一种物质,它能魔术般地使金属出现人所企望的变化。 炼金术的意义 炼金术经过现代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作为近代化学的先驱在化学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炼金术,人们积累了化学操作的经验,发明了多种实验器具,认识了许多天然矿物。炼金术在欧洲成为近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 (二)近现代的药物化学 发现阶段(discovery)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设计阶段(design) 1. 发现阶段 发现阶段始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特征始从动植物中分离、纯化和测定许多天然产物。十九世纪初期,化学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当时主要利用化学方法提取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有机合成方法的进步,使染料等化学工业兴起,促进了化学药物的发展。 19世纪发现的具有药效的生物碱有10余种 ?1817年,从吐根中提得吐根碱; ?1818年,从番木鳖中得到番木鳖碱; ?1820年,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奎宁、辛可宁;从秋水仙种子中分离出秋水仙碱 1821年,从咖啡豆中得到咖啡因; 1828年,从烟草中提取出尼古丁; 1832年,从鸦片中分离出那塞因与可待因; 1856年,从古柯树叶中得到古柯碱; 1871年,从山道年篙中得到山道年碱; 1885年,从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素和伪麻黄素。??? ??? ??? ??? ??? 古柯碱 -苯佐卡因 -优卡因- 普鲁卡因 1856年,从古柯树叶中得到古柯碱。 1865年,化学家洛逊(Lossen)将古柯碱完全水解,得到三种成分:爱康宁(托品环)、苯甲酸和甲醇。 1890年,化学家制得结构较为简单的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发现也有局麻作用,此药被称作麻因。 1897年,化学家哈里斯(Harris)合成了优卡因,这是一种带有托品环的芳香酸酯类衍生物,发现其麻醉作用优于古柯碱。 古柯碱 -苯佐卡因 -优卡因- 普鲁卡因 化学家艾因霍恩在总结局麻药的化学结构时说:“所有的芳香酸酯都可能产生局麻作用” 1904年,他在芳香酸酯基团上引入二氨基,合成了优良的局麻药-普鲁卡因。 以上这一系列化学实验给化学家一种启示:药物分子中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包括特殊基团,是发挥药效必需的,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会产生相同的治疗效应。 1859年,化学家利用大量易得的苯酚十分便利地合成了水杨酸, 1875年发现了它的解热镇痛作用,但由于它对胃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被搁置了近20年,直到1893年,化学家霍夫曼将其制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经过六年临床试验后大量生产。目前发现其有治疗心脏病的作用,并可以抗乳腺癌、肠癌。 1884年,化学家克诺尔(L. Knorr)在研究奎宁时偶然合成了氨基比林,1886年,发现其有退热作用,其衍生物匹拉米酮于1893年在一个染料厂被合成出来。 1886年,发现染料中间体苯胺及乙酰苯胺(退热冰)有解热镇痛作用,1887年合成了其衍生物非那西丁. 去痛片=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 Paul?Ehrlich Paul Ehrlich (德)是体液免疫的倡导者。他和梅契尼可夫以关于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共获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发现扑疟奎、阿的平等合成抗疟药。606抗病毒。 进一步发展了对受体结合理论,认为在哺乳动物细胞 中存在受体,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药效。 百浪多息 甾体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广泛研究和应用,对调整内分泌失调起重要作用。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的出现和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神经系统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以及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等都显示出很大的进步。 3. 设计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这期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免疫性等疾病的药物研究与开发遇到了困难,按以前的方法与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