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灭菌工艺验证.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灭菌工艺验证

概念与方式 基础概念 灭菌工艺 无菌 药品达到无菌要求的两种方式 无菌生产工艺 最终灭菌 两种生产方式的比较 无菌生产工艺的局限 通常的无菌保证水平(10-3至10-6) 影响因素较多 最终灭菌工艺的优点 赋予产品更高的无菌保证水平 生产中可变因素少,出现偏差的概率低 几乎能杀灭产品中的所有微生物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灭/除菌方式 热力灭菌 湿热灭菌 (118--134℃)--蒸汽、过热水 干热灭菌(160--320 ℃)--热空气 气体灭--环氧乙烷 离子辐射灭菌--γ辐射和电子束辐射 过滤除菌法--过滤名义孔径小于等于0.2μm 热力灭菌的基本原理 湿热灭菌—导致细胞内关键性蛋白质和酶发生热变性或凝固.湿度对该破坏性过程起促进作用. 干热灭菌---使微生物氧化而不是蛋白质变性. 细菌细胞结构 细胞质膜 细胞壁 荚膜 异染颗粒 线毛 鞭毛 色素体 脂质颗粒 中体 核糖体 拟核 模隔壁 湿热灭菌的热力学基础 热力灭菌设备 过热水灭菌釜 干热灭菌釜 蒸汽灭菌釜 湿热灭菌工艺研发与确认 最终灭菌产品无菌的标准 最终灭菌产品无菌的标准 通过物理/生物学方法证明,单位产品内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即批产品的污染概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 – 可实现参数放行 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 物理化学条件 ..环境因子 ..芽孢是否处于被包裹状态 湿度 微生物的热致死特性 适于湿热灭菌工艺验证的微生物 实现无菌要求的标准手段 热稳定性产品(过度杀灭) – 美国 产品灭菌工艺的F0值不低于12分钟; – 欧盟 121℃×15分钟 热敏感性产品 – 控制产品在灭菌前的带菌量 – 产品灭菌工艺的F0值不低于8分钟. 药典要求 EP 对过度杀灭法的工艺要求: 对溶液的灭菌条件至少为121oC ×15 分钟;也可采用其它组合条件,但灭菌效果须与上述相等效。 目标:无菌保证值(SAL,污染概率的负对数)大于等于12。 药典要求 USP 对过度杀灭法的工艺要求: 对溶液的灭菌条件需达到12D ,至少为12 分钟。 设计目的: 使D121=1分钟,数量为106的微生物经过灭菌后达到SAL= 10-6。 灭菌程序的开发与设计 根据灭菌前带菌量进行设计 – 基于对灭菌前产品所含微生物的耐热特性和数量以及产品的热稳定性 – 灭菌后产品的污染概率须小于10-6。 过度杀灭法 – 基于工艺程序能杀灭更加耐热微生物,并且再加上 一定的安全系数; – 理论上对生物指示剂孢子的杀灭能力达到10-12。 将两者相结合 – 兼顾产品的热稳定性和无菌要求。 灭菌程序的效力测定 生物学手段(FBiological) – 用特定的生物指示剂作为标准微生物制剂 – 数据直接反映灭菌效果 – 有时可取代物理手段的不足(如探头无法放入安瓿瓶) – 局限性:较难进行统计学分析 物理/数学手段(FPhysical) – 用灭菌值F0作为评价标准 – 精确测定热分布和热穿透状况 – 便于准确计算不同灭菌条件下的灭菌效果 – 测量数据便于统计学分析 灭菌工艺验证 确认(IQ、OQ) – 灭菌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要求 验证(PQ) – 产品灭菌程序的有效性和重现性 评估 – 灭菌时产品可能发生的变化给灭菌效果带来 的影响 灭菌工艺验证-IQ/OQ 检查设备构造、控制/监测系统、运行系统、安全系统及所有零部件均与采购要求相同; 控制/监测仪表的校验,包括程序控制器、温度、压力和时间控制设备,以及计时器、记录测量仪等; 试车–空载热分布试验 – 温度探头10-20支;探头精确度±0.5 oC; – 须有探头与腔室原探头并列放置; – 检测报警和安全系统的可靠性; – 真空系统的可靠性(产生的效率、维持时间等); – 灭菌温度下,各点间最大温差(腔室内的) = 2 oC;同一点的最大温差±1.0 oC; – 重复试验至少3次以证明重现性 灭菌工艺验证–PQ (一) 每种装载方式下的热穿透试验 – 证明特定灭菌程序杀灭微生物的均一性和有效性; – 重复性试验证明灭菌程序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证明灭菌程序对被灭菌物品的相容性. 容器内部产品的热穿透试验 – 证明在每种装载方式下各点的均一性、程序的重现性 – 证明最冷点处所获得的灭菌效果符合既定要求。 灭菌工艺验证–PQ (二) 生物指示剂试验 – 结果与热穿透试验保持一致 – 所有测试点均应确保SAL 不低于6 – 试验次数足以符合统计学要求(至少重复3次试验,指示剂数量10 – 20 支/次)。 再验证和变更管理 再验证 – 进行再验证的条件 设备、产品、工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