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儿童四大口腔炎症状及护理聊城市人民医院PICU 孙俐俐 前言 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龊、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因受伤感染或全身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常见的口炎有卡他性口炎、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性口炎、疱疹性口炎、急性溃疡性口腔炎等。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病毒细菌也开始四处侵袭,这时的口腔护理很重要。 护理方法 1.小儿所吃的食物宜温凉,不可太热、太硬,以免损伤黏膜引起发炎。 2.要给小儿多喝水,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 3.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或1%~3%的过氧化氢液定时为小儿清洁口腔,防止发生细菌感染。 4.观察小儿的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等情况,有无表层剥脱、进食疼痛及流涎等症状。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性口炎 又称“雪口”,“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 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的婴儿易患。 感染途径: 母亲产道感染。 哺乳用具,乳头感染 临床表现 口腔表现: 唇、舌、颊、软腭与硬腭好发 假膜型为主 粘膜充血水肿 表面出现散在的凝乳状斑,逐渐扩大相互融合形成白色微凸的片状假膜 假膜与粘膜粘连 全身症状不明显,拒食啼哭不安多见。 治疗:碱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1~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2~3小时一次。 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擦洗,2~3小时一次。 顽固病例可用两性霉素混悬液局部擦洗口腔,每日四次。 重症患儿口服克霉唑20~60mg(kg。d)分3次服。 0.05%龙胆紫局部涂布,但容易影响对损害的观察。 所有用具消毒,乳头擦洗。 护理方法 1.保持卫生 母亲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奶头,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2.清洁口腔 (1)当发现小儿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有的老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这样做是徒劳的,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可用1%的龙胆紫涂于口腔患处,或用2%~3%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冰硼散,以上药物每天可涂2~4次。注意应在饭后1~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呕吐。 (2)对于新生儿,可在吃奶后用1%的龙胆紫溶液滴于其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将药物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2次,每次各1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给小儿。 粘膜损害: 唇舌颊牙龈与上颚等处粘膜充血水肿,出现界限清楚的红斑。 红斑上出现成簇针头大小小水疱。疱破溃形成溃疡。 儿童常伴有急性龈炎。舌背部有明显的舌苔。 皮肤损害: 唇、口角、鼻颏等区域皮肤出现小水疱,干燥后结痂。 痂皮脱落后可留有暂时性浅黑色素沉着,无继发感染不留瘢痕。 治疗: 1.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充分卧床休息。小儿发热时,可酌情给予退热镇静药物,还可适当给予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2.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及剂量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以促进愈合。疼痛剧烈者也可再进食前用1%的卡因局部涂于患处或1%的普鲁卡因溶液含漱。 护理方法 1.清洁口腔 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或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的硼酸水,每天为小儿清洗数次。 2.局部用药 清洗后为小儿涂上龙胆紫。涂药不宜在饭后进行,动作应轻柔、迅速、准确,尽量减少小儿的痛苦,以免其产生畏惧心理,拒绝治疗和影响喂养。 3.饮食 供给小儿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食物应营养丰富,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以促进小儿的食欲。同时,忌给小儿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要过热、过酸或过咸,以减轻疼痛。 4.增强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