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学]第八章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姜林
• “核农学”(Nuclear Agriculture )。它主要研
究核素和核辐射及相关核技术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可分为核辐射技术及其在农业中
的应用和核素示踪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 核技术是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最有效
手段之一,可为农业提供优质良种、控制病虫害、评估
肥效、控制农药残余、保持营养品质、延长储存时间、
鉴定粮食品质等。核农学是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所
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涉及辐射诱导育种,昆虫辐
射不育,肥料、农药、水等的示踪,辐射保鲜,农用核
仪器仪表等内容。
• 全球通过辐射育种方式培育了2376个品种,我国占全球的
四分之一以上。
• 保藏技术具有节约能源,卫生安全,保持食品原来的色、
香、味和改善品质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也日趋
成熟;
•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是目前可以灭绝某一虫种的有效手段。
同位素示踪技术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某一元素(或化合物)
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或农业环境的物理化学行为,它所
具有的优点是目前其它方法不能替代的。
第一节 辐射育种技术
辐射育种(Radioactive breeding techniques )是利用射线处理
动植物及微生物,使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产
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生物体有关性状的变异,然后
通过人工选择和培育使有利的变异遗传下去,使作物(或其它
生物)品种得到改良并培育出新品种。这种利用射线诱发生物
遗传性的改变,经人工选择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的技术就称为辐
射育种。
• 1934年,印尼科学家托伦纳利用X射线照射烟草,育成烟草新品种,
一、 开创了农作物辐射育种的新纪元。
辐 • 1958年,美国国家原子能实验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田间辐射育种研究。
射 • 日本用射线对水稻农林8号进行田间照射,获得545个突变体,提高
育 了蛋白质的含量。
种 • 1964年美国利用热中子辐射,培育出抗倒伏、早熟、高产的“路易
斯”软粒小麦。1986年意大利用热中子辐射培育出抗倒伏、丰产的
的
硬粒小麦。前苏联育成的“新西伯利亚67”小麦良种,具有抗寒、早
发 熟、优质的特点;
展 • 日本育成的矮秆抗倒伏水稻良种,年收益达10亿日元以上;
历 • 美国育成的抗枯萎病的胡椒和薄荷良种,几乎占据全美栽种面积,
程 年产值达2000万美元。
• 法国水稻良种“岱尔塔”等均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 中国自50年代后半叶以来,已先后育成水稻、小麦、大
一、 豆等各种作物品种品系20多个,其中用射线照射“南大
辐 2419”育成良种“鄂麦6号”;用射线照射“科字6号”获
射 得优良稻种“原丰早”使成熟期提早45天。80年代以来定
育 向控制突变成为辐射育种工作的中心课题。90年代,辐
射育种进入了一个更加快速发展阶段。
种
• 年增产粮食30亿千克~40亿千克,皮棉4亿千克~4.5亿千
的 克,油料2.5亿千克~3亿千克,经济效益达30亿元~40亿
发 元。 “鲁棉一号”棉花,“原丰早”水稻和“铁丰18号”
展 大豆等,玉米“鲁原4号”、小麦“山东辐63”、三系杂交
历 水稻“Ⅱ优838”、“扬稻6号”
程
二、
辐
射
育
种 • 打破性状连锁、实现基因重组、突变频率高、突变类型
的 多、变异性状稳定快、方法简便且缩短育种年限等特点。
基
本
原
理
• 一是直接作用,入射粒子或射线使大分子发生电离或激发;
电 • 二是间接作用,与生物体中的水分子作用,使发生电离或激发。
离 • 相对贡献取决于:辐射的性质、靶的大小和状态、组织含水量、照射时的温度、氧的存在等。
辐
射
所
致
突
变
的 H 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光伏电站设计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模拟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DB13(J)T 218-2016外墙保温装饰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盒状金属装饰保温一体板).pdf
- 护理警示标识课件.pptx VIP
- EN1563-2011 球墨铸铁 中文版.pdf VIP
- 水泥罐施工方案方针.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下册折扣与成数人教版.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3).ppt VIP
- 2025年光伏运维人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含各题型)含答案.pdf VIP
- “素养导向”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及案例 课件.pptx
- 云南劳技七年级上册家政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