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优秀作文选评
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优秀作文选评 作者:主持?/?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01 更新时间:2009-5-15 15:46:59 | 【字体:小大】
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点拨】
今年扬州的中考作文题目有三个突破:一是在时隔八年之后再次采用全命题形式;二是舍弃了材料、导语,就用一个简洁的词语“回家”;三是要求部分拆除了“除诗歌外”的文体樊篱,明确可以写诗歌。可谓“繁华落尽见真淳”,回到作文命题本初的形态,这其实也是作文命题的“回家”。
回家,是一个不与考生为难的题目。课文里,回家是一个歌咏不绝的命题,在《故乡》中,我们见识了迅哥儿的回家;在《枣核》中,我们见识过海外游子心灵的回家;在《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回乡偶书》等诗词里,我们品味着回家的期盼、无奈、怅惘与忧伤。生活里,“回家”也是一个不断演绎的命题。走读的同学,每天都可以回家;住宿的同学,巴望着放假回家;青春期的孩子谁没有过负气出走醒悟回家的经历?懂事的少年都知道节假日回家团聚对于亲情的意义。
回家,又是一个有良好区分度的题目。下面这类“回家”,你想到了吗?质朴行文,自然成篇,是一种作文的回家;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作为法定假日,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回家;将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融入奥运火炬,是一种民族自信的回家;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是一种文化的回家……勤于立意、善于构思的同学会想到这些,并借此脱颖而出。
当然,无论你着眼于人、着眼于事,还是着眼于情、着眼于理;无论你是实写,还是虚写;无论你是正写,还是侧写,只要能写出各自的味道,都可以进入相应的等级,获得理想的分数。
本题写作,要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生拽成作。因为题目的平易性,有些考生会滋生惰性,觉得以前看过、背过、写过的某一篇作品似乎可以拖拽过来,牵强成文。于是我们会看到一些作文,其中既没有对回家的形象描述,也缺乏对回家的哲理思考,整体上与回家无关,只是硬嵌了一些附会的所谓的扣题句。这类作文往往逃不过老师的火眼金睛,最终被划入低档卷判分。
误区二:偏离重心。“回家”这个考题在历年的中考中没有出现过,但它的近似考题“家”却不鲜见。有些同学疏于审题,潜意识里不自觉把题目置换成了“家”,于是大谈特谈家的温暖,大书特书家的美好,却没有只字片语扣住“回”字,没有相应笔墨写“回”的动作、心理、情怀、思考。这样的失误殊为可惜。
误区三:拥塞热点。汶川地震是今年的最大热点,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全国人民鼎力相助让他们早日回家,这些都是方便的构思。于是有相当数量的考生拥塞到这个热点题材里,而且又不能俗中出新,同中见异,于是撞车撞得一塌糊涂,这不啻于另一场灾难性“地震”。
【高分作文选评】
?
回家
扬州一考生
?
?
小时候,家是一座大大的房子。
年幼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家的概念。读幼儿园时,身边的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我却静静坐在一边摆弄自己的玩具,甚至不愿早早回那座大大的房子而总是最后一个恋恋不舍地离开幼儿园。老师总夸我乖,妈妈却常常叹息“这孩子,一点都不恋家”。我小小的脑袋里装满的是园里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而严厉的父母只被搁在窄窄的缝隙里。
后来呀,家是一间小小的餐厅。
人无法停止成长。很快,我便背上重重的书包,告别童年的蚱蜢,进入了幽深的教室。老师严厉的教育让我迅速摘去童稚的帽子,我是个适应能力极强的人,很快,我便习惯了学校生活,家便成了一个留宿的餐馆。对父母殷勤的笑脸,隐约有些许厌恶,那道房门阻隔了忙碌的我和疲惫的父母。家,形同虚设。
偶尔读到叙述家庭温馨的文章,暗自鄙夷,那不过是一间缩小了的餐馆而已。我那深深的脑际里思索着的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数学题,父母只被印在小小的方块里。
而现在,家是一湾温馨的避风港。
上中学以后,倔强如我,总把同学关系搞得很僵很僵。自己安慰自己:没什么,朋友哪里交不到。但当看见别人嬉笑玩闹,心却无法平静。开始盼望早早归家,那是一种可怕的煎熬。父母似乎很开心,每天把饭菜准备得极好,可我却心不在焉。妈妈终于瞧出了苗头,那晚进了我的房间,坐在床头轻声问我:“怎么了,最近状态不好?”或许是那轻柔的语调勾起了我心头的委屈,我倒在妈妈的怀里哭得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妈妈的开导让我开朗。那夜,我们母女俩挤在被窝里谈了一宿。从那以后,我有了烦心事便向妈妈诉说,家成了我最结实的避风港,父母则成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回家,不再是回那座大大的房子,不再是回那间小小的餐厅,而是回那心灵深处的避风港。
点评:有同学在粗读一遍之后,不屑本文的写法:不就是模仿余光中《乡愁》的结构吗,有什么了不起?但平心而论,作者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吗?她的模仿里难道没有创造性?虽然跟余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