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pdf

[临床医学]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该文档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个人权益,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的临床 应用及护理 简史 • 1953年,Kantrowitz首先提出IABP基本概念 • 1968年,在心源性休克的病人中付诸实施 • 最初,IABP要求外科手术经股动脉直接切开插入, 1980年经皮插入使这一技术进入临床常规使用成 为可能 反搏原理 充气时机:在心脏舒张期 充气益处: •升高舒张压力 •增加冠脉血流 •增加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增加体循环灌注 放气时机:在等容收缩期,主动 脉瓣开放前瞬间 放气益处: •减少后负荷 •缩短等容收缩期(IVC) •增加每搏量 •增加前向血流 •并改善脑的灌注 球囊导管位置 左锁骨下动脉 降主动脉 肾脏 接IABP机器 IAB 导管阻塞面积 阻断主动脉截面积: •球囊充气后的大小应 该是主动脉直径的80- 90% 。 •如果球囊的太大,会 损伤主动脉; •而球囊的体积太小, 反搏会无效。 临床表现 充气 放气 心肌缺血症状减少 冠脉血流增加 减少后负荷 减少心肌耗氧 临床表现 充气 放气 增加心输出量:0.5 – 1 L/min 增加尿量 减低前负荷 减少肺水肿 改善精神状态 减慢心率 减少乳酸酸中毒 提高脉率及脉压差 内科适应症 • 心源性休克 • 预防性支持(高危的血 (SBP <80mmHg 的低血压和中 管成型术病人) 心静脉压>20mmHg 或CI < 2 –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8L/min/m ,或用正性肌力药 物及IABP维持上述参数。) – PTCA、支架 • 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 – 溶栓治疗 – 乳头肌断裂、二尖瓣关闭不全 • 瓣膜狭窄者 – 室间隔穿孔 • 室间隔缺损 • 血液动力学损害相关的难 • 室壁瘤 治性室性心律失常 • 休克前状态 • 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 • 感染性休克 • 心梗面积有扩大危险者 • 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措施 心肌缺血 不稳定心绞痛 缺血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 –22 AMI患者药物难以控制的室性心律失 常,其中19例置入IABP,12例得以控制 (Study a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