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唐苹100mg病例分享会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拜唐苹100mg病例分享会PPT

脆性糖尿病与拜唐苹100mg 病例分享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李XX,74岁,因多尿、多饮伴消瘦9年,加重1周。既往确诊为2型糖尿病,先后给予口服二甲双胍、瑞格列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14单位、晚10单位治疗。 2012年4月开始因反复发生低血糖及酮症就诊,血糖波动范围为2.6~21.0 mmol/L,晨起空腹血糖2.8~11.6 mmol/L,先后2次以低血糖昏迷在李惠利医院急诊及住院治疗,均予50%葡萄糖40 ml静脉推注后意识清醒。患者夜眠差,长期服用舒乐安定 查体:身高163 cm,体重48 kg,体重指数(BMI)18 kg/m2。消瘦,营养差,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心肺腹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肉萎缩,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查血尿素8.17 mmol/L,肌酐180umol/L,空腹及餐后2h血糖波动在3.4~22.8 mmol/L之间,空腹血清C肽0.09pmol/L,糖化血红蛋白9.4%,尿糖(++~+++),尿酮(+~++) 诊断: 本例患者空腹血糖日差值大于5.55 mmol/L,经常出现酮症及低血糖发作,且无明显诱因,基本符合脆性糖尿病诊断标准。 发生一次低血糖,经进食后缓解,且全天血糖波动大。 2周后阿卡波糖加量至100mg,3次/d,同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经治疗2周后,血糖平稳,空腹血糖控制在7.3~10.5 mmol/L,餐后血糖6.5~11.3 mmol/L,尿糖(-),尿酮体连续3 d阴性,无低血糖症出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营养得到明显改善,一个月后体重增加3.5 kg。 病例讨论: 1.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临床特点表现为血糖波动幅度大,病情极不稳定,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反复交替发生,病死率高,是治疗糖尿病的一大难题。 2. 停用上述药物,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早8 u、中6 u、晚8 u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 u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主餐时加用阿卡波糖50 mg,3次/d,控制餐后血。 2.脆性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脆性糖尿病患者目前临床较为多见,多见于部分1型糖尿病和晚期胰岛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脆性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A.部分研究提示可能与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产生、各种升糖激素分泌亢进或缺乏、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皮下注射胰岛素分解或吸收障碍、精神因素、气候变化\疲劳、外伤、饮食失调、饮酒、严重胃肠功能紊乱及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 B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脆性糖尿病主要与社会心理因素、代谢异常有关,是血糖波动特别是酮症的重要原因。本例患者考虑为2型糖尿病晚期胰岛功能衰竭所致脆性糖尿病,不排除与精神因素有关。 3.脆性糖尿病疗效分析针对本例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前情绪易变,过分敏感,不恰当饮食、运动、胰岛素的错误使用等情况制订了详尽的治疗方案: ① 首先稳定患者情绪,进行全面正规的糖尿病宣教,针对患者情况提出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处方,并辅导患者正规胰岛素使用。 问题1 为什么脆性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1统计来看 2A同工酶小肠下段加强 B肠道菌群调节 为什么要选拜糖平及双倍剂量 实验证明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 拜糖平的作用机制 双倍剂量的优势 GLP-1作用 双倍剂量的降糖外作用 mach研究降体重 心血管保护作用(内皮保护 IMT 抗胰岛素抵抗 GLP_1 拜唐苹全面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HbA1c 2.3 0.8 HbA1c 的变化 (%) n=2,831 n=2,238 1.1 n=2,838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0 -0.5 -1.0 -1.5 -0 -1.0 -2.0 -3.0 -4.0 血糖水平的变化 (mmol/L) HbA1C Van de Laar F,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28:154–75. Cochrane系统评价: 30 项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拜唐苹显著降低HbA1c可达1.3% Diabet Med. 2008 Apr;25(4):435-41.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入选31家中心(其中15家在中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24周DPP-4抑制剂(100mg/d, bid,n=441)vs拜唐苹( 300mg/dtid,n=220)基线HbA1c为8.6%,糖尿病病程1.2~1.3年 平均 HbA 1c (%) 降低 1.3%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拜唐苹显著降低HbA1c可达1.3% Diabet Med. 2008 Apr;25(4):435-41.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入选31家中心(其中15家在中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24周DPP-4抑制剂(100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