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___.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国论___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论富有,秦国比不上齐国;论兵力,秦国比不上赵国;论地域的辽阔,秦国比不上楚国。可是最后六国却全部被秦国一一灭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苏洵对这个问题的的阐述。 北宋形势图分析 厥[jué] 1.气闭,昏倒:昏~。痰~。 2.其他的,那个的:~父。~后。 3.乃,于是:“左丘失明,~有《国语》”。 4.古同“撅”,掘。 5.古同“撅”,断木。 《过秦论》 (汉初。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劝汉文帝“安民”休养生息;《过秦论》―――西汉初年(汉文帝) 《阿房宫赋》 (晚唐。杜牧)――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对唐敬宋大兴土木发出警告;《阿房宫赋》――晚唐(唐敬宗)借古讽今 《六国论》 (北宋。苏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反对屈辱求和,抵抗契丹、西夏。《六国论》―――北宋(当时统治者) 《过秦论》汉初贾宜 劝汉文帝“安民” 《阿房宫赋》唐末杜牧 劝唐敬宋“戒奢” 借古讽今 《六国论》北宋苏洵 劝统治者“自强御侮” 主旨:本文评议战国时期六国对付秦国策略的得失,阐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以古喻今,借六国“赂秦”而亡,提醒治国的人吸取这个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六 国 论 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又建议收抚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作是值得担忧的事情。那末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得清楚了。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它说来是危险的事。 苏洵《六国论》与苏辙《六国论》比较 (1)相同点: 两文都很重视韩魏两国在七国纷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苏辙认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应“厚韩亲魏”。苏洵也认为“以地事秦”中韩、魏两国最为突出,“为积威之所劫”,最终招致灭亡。 (2)不同点 ①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苏洵认为在于六国争相以地赂秦。苏辙认为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 苏洵《六国论》与苏辙《六国论》比较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不能独完  义不赂秦 李牧连却之  礼天下之奇才 日削月割 并力西向 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使……退却,使动用法。 礼待,名词作动词。 一天天、一月月地, 名词作状语。 向西,名词作状语。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第二部分(2、3):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论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层: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三部分(4、5):作出结论。 第一层:总结历史教训。 第二层:讽谏北宋王朝。 中心论点: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 ↘ 分论点① (赂秦力亏 破灭之道) 分论点② (不赂秦者 以赂者丧) ∣ ∣ 韩 魏 楚 齐 燕 赵 盖失强援 智力孤危 不能独完 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 大欲 大患 固不在战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不战胜负 强弱已判 ↘ ↗ 结论 教训 (六国)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宋)为国者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A、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B、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C、对比论证,用秦国与六国对比,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 此外还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 明确方法 《六 国 论》 《过 秦 论》 阅读比较 《六国论》《过秦论》 相同点 评论的内容 写作的意图 分析的结构 论证的方法 两篇文章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史实; 语言的运用 两文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 两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两文都采用了逐层推进的形式; 两文都是整散结合,运用了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过秦论》希望汉文帝能以仁义治天下; 《六国论》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妥协投降; 返回 《六国论》《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