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 真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 真菌毒素 (一)真菌毒素的一般概念 真菌毒素的研究历史 对真菌毒素的全面研究起始于1960年 主要的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菌素 真菌毒素致病的特点 中毒与某些食物有联系 中毒发生有季部分性和地区性 机体对真菌毒素不能产生抗体,也不能免疫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种类和结构 基本结构是一个双氢呋喃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相关化合物有Bl、B2、G1、G2、B2a、G2a、M1、M2、Pl等二十种左右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一般特性 几乎是无色,B1的分子量为312,熔点为268~269℃ 荧光特点 黄曲霉毒素在 365毫微米波长紫外照射下可产生荧光,B族毒素显蓝紫色荧光;G族毒素显黄绿色荧光 溶解特性 难溶于水、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溶于氯仿、甲醇、丙酮、苯、乙腈等多种有机溶剂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稳定性 对热稳定,分解温度300℃ 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强碱(pH9-10)溶液中可被迅速分解 5%的次氯酸钠溶液可瞬时破坏毒素 有很高的储藏稳定性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急性毒性(小鼠LD50) 对动物毒害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可引起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增生,肝出血等病变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慢性毒性 长期摄食含低剂量的AFT可导致慢性中毒 动物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肝脏纤维细胞增生,肝硬化 动物表现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减轻等生长障碍现象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致癌性 其诱发动物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 黄曲霉毒素可在动物体内代谢,进行脱甲基、羟化和环氧化反应,形成具有强致癌活性的物质 可诱发所有实验动物致癌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产毒条件 产毒微生物 黄曲霉产毒菌株的比例在60~94%之间 寄生曲霉的产毒菌株可达100% 产毒的基质 玉米、花生容易滋长黄曲霉和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有时可在田间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产毒条件 产毒的环境条件 适应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2~42℃,最适温度为33℃ 适应的最低生长水活度(aw)为0.78,最适aw为0.93~0.98 产毒的适合温度一般在24℃~28℃之间 随着分生孢子的形成而开始产毒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残留标准 允许残留量 玉米、花生仁、花生油 ≤20 μg/kg 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 ≤20 μg/kg 大米、其它食用油 ≤10 μg/kg 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 ≤5 μg/kg 婴儿代乳品 不得检出 (二)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或AF)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薄层层析法 酶联免疫法 检测灵敏度为5μg/kg 第三节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 细菌及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部分 真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四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控制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一、食品安全性的一般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1984: “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1996年: “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对食品卫生作的解释: “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 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 件和措施”。 三、食品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常用指标 最大无作用剂量(简称:MNL) 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简称ADI) 允许残留量 第二部分 细菌及病毒对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吃了含有细菌毒素或致病细菌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感染型食物中毒 毒素型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病原菌的特性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60℃经15 分钟以上处理死亡 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主要有十几个血清型,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13∕T 5769-2023 钢丝编织隔离栅应用技术导则.pdf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细则.docx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总结.docx VIP
-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 VIP
- 2024年9月2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pdf
- (正式版)D-L∕T 448-2016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ocx VIP
- 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ppt VIP
- 顺河场镇中心学校食堂环境卫生方案.doc VIP
- 【国家标准】GBT 20828-2015 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BD10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