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糖尿病二五九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糖尿病的概述 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 ; 糖尿病的概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中医称之为消渴症 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结果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多食、多饮、多尿、而体力和体重减少的所谓“三多一少”的症状。;Date;糖代谢紊乱, 脂肪、 蛋白质、 水及电解质等多种代谢紊乱, 继而出现症状, 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皮肤等组织的并发症。;一旦患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还降低其劳动能力,甚至致残、致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 ;(一)诊断标准;4.无论空腹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在临界值左右的病人,需隔一段时间(2—4周)复查,用口服葡萄糖试验来证实,直到肯定诊断或排除糖尿病为止。;(二)分型 ;2.Ⅱ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总数90%, 在我国占95%。 发病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匿,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 不一定依赖胰岛素治疗 ;3.其他型糖尿病 如孕期糖尿病(GDM)、感染性糖尿病、药物及化学制剂引起的糖尿病、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伴发的糖尿病等。 ;对于在正常上限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的血糖者,称为空腹耐糖不良及(餐后)耐糖不良,它们是从正常血糖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中间阶段,不作为糖尿病的一个类型。 ;三、糖尿病的流行病学;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 空腹血糖受损率 1.9% 全国糖尿病现患者 2000 多万 空腹血糖受损近 2000 万 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3.4%上升到3.9%。;糖尿病是美国目前 新发生的盲人、 需要做透析或肾移植的肾病晚期病人、 以及下肢非创伤性截肢的最常见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有50%以上死于冠心病。;糖尿病发病正呈增高趋势: 在农村地区(尤指城郊)的患病率比城市的增长速度更快。 ;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饮食因素 2.生理病理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 4.遗传因素;1.饮食因素;2.生理病理因素;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岛炎而致病,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 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妊娠  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 ;肥胖  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体力活动  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 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3.社会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竟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4.遗传因素;   第一类 孟德尔遗传。目前已知四种单基因变异可引起Ⅱ型糖尿病: 1.胰岛素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区的点突变,导致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密码的改变,产生氨基酸排列顺序异常的胰岛素分子。 2.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目前已发现40余种点突变,临床上可分为A型胰岛素抵抗、妖精容貌综合征等。 3.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现已发现20余种点突变,与Ⅱ型糖尿病的亚型,即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 4.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其基因多态性亦与成年发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关。    ;第二类 非孟德尔遗传。 目前认为,大多数Ⅱ型糖尿病属非孟德尔遗传,为多基因—多因子遗传疾病;第三类 线粒体基因突变。 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进行发病前正确预测的一类糖尿病。 可以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在基因水平诊断Ⅱ型糖尿病亚型。;糖尿病候选基因 ;(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