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经济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趋势介绍.ppt

发展趋势经济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趋势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斯托(Rostow, W. W.);技术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手段与方法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生产工具,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等;科学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 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手段*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工业革命以前和以后)*;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研发与应用阶段 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能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RD是创造知识和技术的过程 而应用则是将识识运用于生产创造财富的过程;技术进化是渐进的技术进步,是原有技术和技术体系的渐进式的变革和创新 技术革命则是技术体系质的飞跃式的变革 从技术进化到技术革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一次技术革命(1760s-1860s)(机械化)* 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s-1930s)(电气化)* 第三次技术革命(1940s-);技术进步的体现* 产出不变,要素投入节约* 要素投入不变,要素产出效率提高,经济增长* 2003年,我国经济发展用了全世界31%、30%、27%和40%的煤炭、铁矿石、钢材和水泥,但GDP不足全球的4%;要素投入的变动表现为生产函数曲线上点的位移 技术进步表现为生产函数曲线的整体移动,如第138页图*;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表示一国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出组合 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如第139页图* 真正到达生产可能性边界还要受其他因素制约*;丹尼森指出知识进展对1948-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47.5%×62.6%=29.7% 库兹涅茨指出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100多年来,7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50-70%来自技术进步引发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一些,为30%左右;1900-1930年,75项重大发现从研究到用于生产的平均周期是36年 1950s,这一周期缩减到5-10年,相当于建设一个大型企业的时间*;产品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 市场结构变化 就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产生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 技术进步使原有的要素和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使总产出的产品组合发生改变*;技术进步产生更多的中间“迂回”过程和专业生产,形成新的产业,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三次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的随之变化(机器大工业、电气化工业、信息产业1996年以后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直接作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而市场结构)* 间接作用(提高交易效率、扩大市场范围)* 举例,世界三大金融市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 发达国家的经历(配第——克拉克定理)* 技术进步与发展中国家就业*;熊彼特(Schumpeter, J. A.)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 创新的概念及内容 创新的主体 创新周期、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包括五个方面内容:提供一种新产品或产品的新质量*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Enterpreneur,企业家 具有创新精神、将资源用于创新活动的人 企业家不断寻求五个方面的创新,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获得额外利润;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应用阶段及技术扩散 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企业家领导创新周期,从而使全社会表现出不断的技术进步浪潮;技术引进 自主研发;必要性与可能性 类别与途径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主要障碍及战略;必要性 可能性;技术的可得性*技术的确存在巨大差距 发展中国家教育和科技水平有所提高,有些领域还居前*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弱 后发优势: 起源 在技术引进领域:缩短时间 规避风险 少走弯路 现实的机遇 历史上的后发优势 杨小凯与林毅夫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最早由格申克龙提出 后发国家的一些共有特征 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A. Gerschenkron 出生俄国的美国经济史学家 在对19世纪德国、意大利和俄国等欧洲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总结出了后发优势;一个国家越落后,工业化的起步越缺乏连续性,制造业的高增长越容易形成大的冲刺 一个国家越落后,对大工厂和大企业的强调就越明显 一个国家越落后,越强调生产资料而非消费资料的生产 一个国家越落后,工业化进程中国民消费水平就越低 一个国家越落后,制度强制性因素发挥作用越大 一个国家越落后,农业对工业化的作用越小;相对落后造成紧张状态,形成社会压力,激发制度创新 替代性的广泛存在(不存在先决的标准),在模式设计时具有可选择性和创新性 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引进;五阶段: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扩散 跳越式发展;大拇指定律 沉没成本 先发劣势;吸取、借鉴先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