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常用中成药总论.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常用中成药总论

常用中成药 中成药概论 一、中成药的概念 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加工制成的制剂。其特点是具备相应的名称、规格、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适当的包装,标明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一些中成药须根据医生处方投药,但绝大部分可以由患者自主购买,因而具有保存、使用方便,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中成药的特点 除了少数中成药是单方即由单味药构成,大多数中成药组方慎密,配伍严谨,立意深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随时取用,使用方便,剂量较小,便于贮运,便于携带,可应急需。 由于中成药依据固定成方生产,临床应用时不如汤剂可以随证加减变化,这是它不如汤剂灵活之处。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中成药的历史 先秦时期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中成药的剂型有饼、曲、酒、油、药浆、丸、散、膏、丹、胶、熏、灸、熨等剂型,并详细介绍了膏剂、丹剂、胶剂的制备方法。《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书中不仅提出“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为遣药组方、成药配方的依据,而且还记载了丸、散、膏、丹、酒等常用成药剂型,并系统介绍了制剂过程、主治病证、使用方法及奇偶大小方制规律,为后世方剂学、成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 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号称方书之祖,两书除去重复,共载方269首,收载成药60余种,有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及脏器制剂等十几种剂型。首次记载了用动物胶汁、炼蜜和淀粉糊为丸的赋形剂,一些著名的中成药如五苓散、理中丸、肾气丸、乌梅丸等一直沿用至今。书中还详尽地记载了中成药的制作、服法和禁忌,为中成药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两晋南北朝时期 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四卷,收载成药数十种,其方剂多有验、便、廉特色。研制了干浸膏、蜡丸、浓缩丸、锭剂、条剂、灸剂、饼剂、硬铅膏、尿道栓剂等多种新剂型。并首次提出“成剂药”概念,最先把成药列为专卷,称“丸散膏诸方”,对推动中成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南北朝齐人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主要介绍痈疽的鉴别诊断及痈疽、疮疥、金疮的治疗经验,载内治、外治方140个,清热解毒、止血、敛疮、止痛的软膏、膏药等外用成药已广泛应用。 唐代 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王焘著《外台秘要》6000余首,两书均记载了临床各科大量成药配方及制剂内容,其中千金紫雪散、磁朱丸及外台苏合香丸,至今仍是著名的中成药。 宋代 著名方书《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圣济总录》载方近2万首,书中收集了大量中成药,惟选材庞杂,难以推广。为了推广成药应用,由国家设立和剂局,并编辑、增补、修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刊行的成药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成药配方范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收载成药配方788首,已备及临床各科用药,每方对主治病证、药物组成、药材炮制、药剂修制及配伍应用等均有详细说明,对中成药制作、普及推广及应用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著名的中成药如黑锡丹、至宝丹、逍遥散、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沿用至今,久负盛名。 此外,宋代民间名医方书对成药发展也各有建树。如儿科名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收录儿科方剂114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成药配方,由他研制的七味白术散、五味异功散、泻青丸、抱龙丸等,至今仍是儿科常用的著名成药。针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特点,创制六味地黄丸,为“直补真阴之圣药”。钱氏对推广成药在儿科中的应用及地黄丸系列成药的问世,功不可没。严用和著《济生方》收载内外妇科有效方剂450首,其中归脾丸、橘核丸等都是著名的中成药。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载方300余首,其中四神丸、玉真散沿用至今,久盛不衰。 金元时期 医学争鸣,促进了中成药的发展,对方剂的运用、成药的制作各有发挥。刘河间善用寒凉,创制防风通圣散、六一散、益元散;李东垣专于补土,创制补中益气汤(后世改制丸剂)、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香砂枳术丸;张子和主张攻下,创制木香槟榔丸、禹公散;朱丹溪长于滋阴,创制大补阴丸、虎潜丸等,沿用至今,熠熠生辉。 明代 朱棣等编写的《普济方》载方61739首,集明以前方书之大成,介绍了许多有关成药的理论和经验。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载方11096首,记载成药制剂有40余种,集传统中药成药制剂之大成,为中成药制剂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实功著《外科正宗》,书中所载冰硼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