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药卫生]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诊治.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诊治 神马职工医院外科 张军(副主任医师) 概 述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其本质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 概 述 西医对此病的认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28年Astley Cooper首先提出本病,认为与癌并发,称之为Cellular Hydatids;1833年Reelus以“乳腺囊性病”为名,指出其特点是双侧囊肿;1897年Schimme Ibusen称之为“囊腺病”,表现为上皮增生和囊肿;1928年Semb等称为“囊性纤维腺瘤病、囊性增生病”等。 概 述 我国的学者在五、六十年代先后以“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小叶增殖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命名。总之本病的命名颇多,达四十多种,反映出此病有不同的病理形态,目前多以“乳腺增生症、乳腺结构不良症”称之。 概 述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癖”。首见于汉华佗《中藏经》。以后各外科医籍多有论述,如明《医宗金鉴》:“乳癖乃乳中结核…虽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生”。 但是长久以来,中医文献所描述的“乳癖”,实际上包含了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纤维腺瘤两种疾病,因此在文献中亦形容“形如丸卵”等,直到近年,在中医外科学中,才将两种病区分开来,“乳癖”专指乳腺增生症,而乳腺纤维瘤称为“乳核”。 概 述 WHO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国外文献报道尸检中有58%~89%的妇女有乳腺增生,因乳房病变而活检中约有60%是乳腺增生。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0%左右;患病率为38.8%~49.3%。 乳房解剖生理概要 成年女性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平,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乳头位于乳房中心,周围的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 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分成很多小腺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管靠近开口的1/3段略为膨大,腺叶间有结缔组织间隔和Cooper韧带。 乳腺解剖图 乳房解剖生理概要 乳腺是许多内分泌的靶器官,其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等激素影响。妊娠及哺乳时乳腺明显增生,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 平时,育龄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的生理状态在各种激素的影响下,呈周期性变化。 一些因素(如情绪、环境等)和其他激素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反馈。 雌激素可通过正反馈造成LH分泌高峰,引起排卵和促进黄体的生成;还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FSH和LH的分泌,引起黄体的退化和新周期的开始。此外,雌激素可协同FSH直接作用于卵泡,促进卵泡的发育。在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增生情况也呈周期性变化。 乳房解剖生理概要 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 1 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 2 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3 两侧乳房间有皮下交通淋巴管。 4 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 乳腺的淋巴回流 乳腺的中医经络理论基础 乳房与经络的关系: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后世医家指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胃两经有密切联系,但与肾经、冲任两脉也有联系。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观点 中医学观点 现代医学观点 临床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又称内分泌失调) 有人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是黄体素 的分泌减少,雌激素的量相对增多所致。 现代医学观点 排卵前期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分泌不足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此期雌二醇的分泌水平低下,不能引起垂体的反馈作用,使乳腺组织不断地处于雌激素的异常刺激之中,不能完成由增殖转入复旧的正常生理过程,久而久之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现代医学观点 黄体期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酮水平偏低,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组织,而无孕激素的节制和保护作用,雌孕激素平衡失调是导致此病的重要原因 。 中医观点 1 肝郁不舒,气滞血瘀: 《外科正宗》中曰:“乳癖及乳中结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生。”此型多见于青春期和中年女性,患者承受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过重。 青壮年,乳房肿块随情志而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观点 2 冲任失调,血瘀痰凝: 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月水,(月经),更年期,月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