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学]通信原理第六版第4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通信原理第六版第4章课件

第4章 信 道 信道分类: 狭义信道:各种物理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广义信道:把信道范围扩大(除传输媒质处,还包括馈线与天线、放大器、调制解调器等装置)后所定义的信道。目的是为了方便研究通信系统的一些基本问题,可分为: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无记忆信道和有记忆信道 无记忆信道:前后码元发生错误是互相独立的。也就是说,一个码元的错误与其前后码元是否发生错误无关。(信道内只存在起伏噪声) 有记忆信道:一个码元发生的错误与前后码元有依赖关系。(信道内除了存在起伏噪声外,还存在衰落效应) 第4章 信 道 为了有效地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要求天线的尺寸不小于电磁波波长的1/10 无线信道电磁波频率(频率比较高)-受天线尺寸限制 除了外层空间两个飞船的无线电收发信机之间的电磁波是在自由空间传播外,我们所研究的无线通信的电磁波传播总是受到地面和大气层的影响。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约10 ~ 60 km 电离层:约60 ~ 400 km 根据通信距离、频率和位置的不同,电磁波传播可以分为: 地波 天波或称电离层反射波 视线传播 地波传播:电磁波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播的传播方式 低频和甚低频,频率 2 MHz 有绕射能力,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播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利用电离层反射的传播方式 高频,频率:2 ~ 30 MHz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多次反射可以达到10000 km。 寂静区:电磁波不能到达的区域 性能:功率小,距离远,合适的频宽,保密好; 缺点:工作频率色散、畸变,多径失真(多次反射、电离层不均匀引起的漫射、磁场影响),干扰大。 视线传播: 频率 30 MHz 特点:频率高于30M的电磁波能穿透电 离层,不被反射回来,此外也不具有绕射能力 距离: 和天线高度有关 D – 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 若要求D = 50 km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 中继通信: 卫星通信: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静止卫星:在距地面约35800km的赤道平面上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等,从地面上看卫星好像静止不动,称为静止卫星。 三颗静止卫星作为转发站可以覆盖全球通信。 移动卫星(非静止卫星):高度比静止卫星要低,周期也不同 费用高、延时大 平流层通信:是指利用平流层的高空平台代替卫星作为基站,高度一般为17~22km,可以使用充氦飞艇、气球或飞机作为安置转发站的平台。 高度为20km,可以覆盖半径500km的面积,250个,就可以覆盖全球90%的面积。 费用低廉、延时小,建设快、容量大。 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散射 吸收 1GHz以上的电磁波的传播衰减比较大,随着频率的增高,衰减越严重 流星余迹散射:由于流星经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很强的电离余迹使电磁波散射的现象。 流星余迹特点 - 高度80 ~ 120 km,长度15 ~ 40 km, 存留时间:小 于1秒至几分钟 频率 - 30 ~ 100 MHz 距离 - 1000 km以上 特点 -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 第4章 信 道 明线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同轴电缆 光纤 结构 纤芯 包层 按折射率分类 阶跃型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损耗与波长关系 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 第4章 信 道 - 信道输入端信号电压; - 信道输出端的信号电压; - 信道加性噪声,独立于信号且始终存在。 假设: 上式变为: - 信道数学模型 加性干扰n(t):是叠加在信号上的各种噪声。 “加性”的含义:没有信号输入时,信道输出端也有噪声输出,即噪声是独立于信号且始终存在的。 乘性干扰k(t) :因k(t)与e i (t)相乘,是由于信道特性的不理想造成的,它完全依赖于信道的特性。 “乘性”的含义:没有输入信号时,信道输出端就没有噪声输出,即乘性干扰是和信号共存在共消失的。 4.3.2 编码信道模型 4.3.2 编码信道模型 第4章 信 道 恒参信道 ——信道的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缓慢或者不变化。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