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斗拱调查总结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斗拱:可以鉴别建筑朝代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斗拱的作用 4 分类 导入 组成部件 小结 发展演变 概述与作用 斗拱的分类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在柱间额枋上)。 (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是最大。) 斗拱的分类 内檐斗拱 平身斗拱 外檐斗拱 柱头科斗拱 位于柱头部位的斗拱称为柱头科斗拱。 明清时期的柱头科斗拱是主要承垂斗拱,其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比其它的斗拱同类构件截面尺寸大。 斗拱的分类 侧立面 正立面 俯视平面 角科斗拱 角科斗拱是清式建筑斗拱中的一个分科。 角科斗拱是置于建筑物转角部分的斗拱。由于转角处的方向性,斗拱构件一端为面宽方向的构件,另一商为进深方向的构件。两个方向的构件还要与对角线方向的斜构件相交。是所有斗拱中构造最复杂的一科。 斗拱的分类 侧立面 正立面 俯视平面 单昂三踩斗拱 明清出三踩斗拱中桃出最小的斗拱。 其进深方向构件,在大斗之上为昂(昂上为耍头),从正心向内外各出五踩。 斗拱出踩 斗栱从檐柱中心开始,向内外两侧挑出,每挑出一步,称为一踩。每出一踩,即有一列栱枋相承。因此清式斗栱出踩之数,可直接从斗栱侧面有几列栱枋(含正心部分)得知。 斗拱的分类 平身科斗拱 平身科斗拱是清式斗拱的一个分科。 置于两柱之间,均匀放置在额枋、平板枋上面的斗拱。 在清式建筑中,平身科斗拱是大式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斗拱。 平棊枋 斗拱附属构件,用于斗拱最里侧,与井口天花相接的枋子,高3斗口,厚1斗口。清称做井口枋。 斗拱的分类 侧立面 正立面 俯视平面 斗拱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正因为如此斗拱的形式非常繁复。分类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我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斗拱的一小部分。 斗拱的分类 5 发展演变 导入 组成部件 分类 小结 概述与作用 斗拱的演变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体系的重要结构构件,是联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的托架。其最初是满足建筑梁柱承托功能的需要,即将屋顶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子上,使屋架在承受水平外力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抵御地震、和台风等灾害。明以后,斗拱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由简到繁的纯装饰性活动。 斗拱的演变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据史料记载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从结构上看,斗拱由方形的栌斗、矩形的拱和斜的昂组成。从形象上看,斗拱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商周青铜器“令簋”(如图所示1-1)的四足即与斗拱之栌斗形象相似。此时的“斗拱”只起简单的承托作用。 斗拱的演变 莫高窟120窟壁画见之隋代建筑物,前面排列六根柱子,临柱头处直接加一块拱,拱的两端与柱头三点一齐承托上檐,形成一柱头铺作,起到与一斗三升同样的作用,其补间采用的是一曲腿立脚人字拱(如图)。 山西太原天龙山窟斗拱的柱头铺作是原始的栌斗, 补间铺作是曲腿立脚人字拱(如图) 从已有图像看,初唐时期,补间铺作除注重功能性外, 开始突出其装饰作用。据莫高窟329窟研究发现(如图) 有两条阑额,分别组成两道矩形方框,斗拱最大的变化是把补间铺作下移至第一道矩形方框的阑额内,柱头铺作不变,仍是一斗三升斗拱,补间加拱眼壁,其上绘装饰图案。 斗拱的演变 第二阶段为唐代到元代,为斗拱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是柱头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结构中,斗拱和梁架融为一体,斗拱成为各交叉点处的加强节点。这时的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宋时期(618—1279)殿堂式建筑梁柱间普遍使用斗拱,现存唐代佛光寺大殿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 斗拱的演变 第三阶段为明清时期(1368—1911),由于木材逐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