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演变与当前进展.doc
曰本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演变与当前进展
蔡喜洋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
在超宽松货币政策和海外需求复苏的推动下,H木信用缺u在正值上方走强, 产出缺U向零值收敛。信用和产出活动定强,通缩风险消退和汕价冲击减弱,必 然会带动口本通胀水平的逐步提升;但是结构性因素的压制,以及信用和产出活 动能否继续保持上冲动能,仍然而临一些不确定性。鉴此,2019年日本能否达 到2%的通胀目标仍需耍观察。而按照円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在通胀没有回升且 站稳于2%上方之前,仍将继续执行“QQE+YCC”策略,每年基础货币扩张80万 亿日元,并将国债曲线长短端收益率均压制在零值左右。这使得低利率tl元成为 全球利率的底部锚,全球市场套息交易也将压制美国债券市场利率的上行空间。
关键词:
货币政策;质化量化宽松;负利率;收益率曲线控制;通胀缺口;
蔡喜洋,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
日本央行2017年7月议息会议的声明,维持了当前货币政策不变,但将通胀目 标2%实现的时间由2018年推迟至2019年。口本央行推出量化质化宽松政策已 经四年有余,而通胀仍无起色。2017年6月,CP1同比仅为0.4%,核心CP1同 比仅为-0. 2%。
如何理解H木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历史演进?其作用机制、渠道和市场影响是什 么?政策效果又该如何评价?对全球利率市场外溢影响有几何?本文基于日本央行 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历程和口本经济复苏进展,考察其货政策执行效果以及 前景。
一、20世纪%年代以来日本货币政策框架的历史演进
日本央行是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先锋实验鼻祖。自1990年代初开始不断下调政 策基准利率,到1999年2月执行“零利率(ZRP) ”,到2001年3月引入“量 化宽松(QE) ”,再到2013年4月升级至“量化质化宽松(QQE) ”,2016年1
推出“QQE+负利率”,并于2016年9/1进一步升级至“QQE+收益率曲线控制 (YCC) ”的货币政策框架(见表1),在近30年时间里,H木央行持续与挥之 不去的通缩风险作斗争。而其丰富的“零(负)利率+量(质)化宽松+通胀0标
承诺”的货币政策组合实践,一度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欧央行、 英央行等国际大型央行的效法榜样。
表1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演化 下载原表
闩本央行先后探索了零(负)利率和量(质)化宽松操作,再加上近十年来逐 步完善的通胀目标承诺制,清晰地构建了当前“QQE+YCC+2%通胀目标”的货币 政策框架。其主要内涵包括:
第一,压低名义利率。央行执行零负利率政策将短端利率压低;面临零利率下限 约束后,通过QQE大规模资产购买,将长端利率压在零值附近。
第二,捉高通胀预期。通胀超调承诺(InflationOvershooting Commitment)的 政策目标是,在列入观测的通胀水平(剔除生鲜食品)超过且稳定于目标值2% 上方之前,日本央行将持续扩大基础货币,以推进该0标的实现。
日本央行的法定职责是在中长期内维护物价稳定。而对于什么是物价?什么是稳 定?其定义、概念和计量观测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当中经历了不断的变化。
2006年之前,实体经济、市场主体和日本央行均没有就物价的定义和测量形成 统一共识。央行物价稳定H标是否仅指CT1指数所代表的消费物价仍然存在广泛 的争议。在此背景下,日木央行在2006年5月发布了 “中长期物价稳定的审视”, 后又于2009年12月,对该审视进行了再解释,并在此后不断进行丰富和细化, 最终于2013年1月,明确将屮长期物价稳定的目标靶值,定义为CPI同比增速 (剔除生鲜食品)持续且稳定地位于2%的上方。
伴随潜在经济增速的下滑,中长期W债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均出现趋势性下滑。 2013年4月推出QQE之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加速下行,银行贷款平均利率继 续下行,显示日本央行压低长短端名义国债利率的政策,有效带动了市场融资 利率的下行(见图1)
就政策机制而言,压低名义利率和提高通胀预期,均旨在压低实际利率,进而 推动经济主体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带动信贷增速缺口、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向零 值收敛(见图2)。
二、日本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出发,本文将主要考察三个缺口的 动态变化,即信用缺口、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
(一)信用缺口 (Credit Gap)
历史地看,日木信用缺口的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见图3)。
第一阶段(1990—2001年),日木信用缺口持续深度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日木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过剩产能(Excess Capacity)、过剩负债(Excess Debt) 和过剩不良(Excess Bad Loan)三高,倒逼企业、居民和银行体系经历了持 续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在此期间,物价通缩、银行信贷能力和意愿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