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外科基础知识培训2016.01.13 - 副本PPT
GCS指数 --动态观察 GCS指数 --动态观察 伴随意识障碍的一些常见重要反应 cushing反应:颅内压急剧升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减慢(两慢一高),继而呼吸浅促或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最终呼吸心跳停止,这种变化称库欣(Cushing)反应。 鼾声呼吸:昏迷的病人出现鼾声呼吸,多代表病情加重,气道梗阻。一般多为舌后坠导致,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敞开气道处理-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处理。 下颌式呼吸:就是在呼吸时,只看到下颌活动,且多呈现出口角牵动下唇运动的现象。为呼吸中枢衰竭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呼吸时病人已经濒临死亡。 癫痫的急症处理 对伴有意识障碍的大发作,一定要动作迅速。尽快给予患者经脉注射安定或者丙戊酸钠注射液,大部分癫痫能够止住! 处置步骤:迅速而不慌乱 按压人中、防止舌咬伤 让家属立刻找医生或其他护士 配药 注药 瞳孔观察 瞳孔改变为神经外科病人观察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发现颅内增高危象—小脑幕切迹疝非常重要 瞳孔评价 瞳孔的大小 瞳孔的形状 对光反射 瞳孔观察方法 检查时光线应该着视轴先刺激一侧瞳孔,再刺激对侧瞳孔 交替或摆动的光线在每侧瞳孔需要停留3至5S,并重复数次 移离眼旁约20cm 注意事项 ⑴聚光,等距 ⑵亮度,角度,速度,刺激度 ⑶对比 瞳孔观察 一般对严重颅内压增高及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应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并做记录,以作对比。 瞳孔观察 单侧瞳孔中度散大、光反射减弱→单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伴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一侧颞叶沟回疝形成,压迫同侧动眼神经而导致的状态。 双侧瞳孔散大、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昏迷程度加深→急性高颅压脑疝晚期。 瞳孔观察 双侧瞳孔大少多变,反复无常:脑干周围出血、挫伤、水肿等→术后及外伤后的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 单眼或双眼瞳孔缩小、光反射减弱→脑疝早期,一侧动眼神经受刺激的一种兴奋性反射,发现这种改变对早期预防脑疝发生有重要意义。 瞳孔观察 颅内血肿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发生率高,3小时内高发,以单侧瞳孔改变为主 脑挫裂伤:伤后3~6小时是急性高颅压发生的高峰 原发脑干损伤:伤后即发生瞳孔大小不等,变化无常 自发性颅内出血:多见于发病后3小时内瞳孔变化 瞳孔观察 颅内占位性病变:术后24小时内发生病情变化较多。 分析其意义时,应着重瞳孔改变的发展,并结合病人的自身情况,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等改变,以免造成误诊。 双侧瞳孔散大、光发射消失是脑疝晚期或脑干缺氧的表现,故病情十分危急。 应用阿托品类药物也使瞳孔散大,因注意区别。 颅脑外伤瞳孔活动变化 救治的同时不断观察瞳孔,对一侧瞳孔回缩或双侧瞳孔回缩的病人,说明瞳孔散大的时间不长。脑组织受压时间短,预后较好。 双侧瞳孔散大时间持续90min是接近意识不可逆时限。 一侧瞳孔散大和瞳孔正常但有ct改变的病人,经手术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 * 神经外科基础知识培训 神经外科 2016年1月13日 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特点 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病情观察的主动性 从理论到实践到经验 敏锐的观察力 学习目标 了解有哪些观察指标 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 懂得如何观察血压、控制血压 懂得判断意识,了解意识障碍的种类 掌握瞳孔观察方法及其病情变化 观察的指标 生命体征 神志 瞳孔 GCS平分 肢体活动 头部敷料 24小时出入量 生化指标 持续血氧饱和度 颅内压的监护:有创颅内压的监护 引流管的监护:位置,引流物的性状、量 生命体征 最重要的观察指标 体 温 正常体温 体温分 : 低热 中度 高热 术后发热(前三天吸收热),普通感染发热 颅内感染 持续性高热 中枢性高热 中枢性发热主要特点 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40―41℃ 躯干温度高,肢体温度次之,双侧温度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 虽然高热,但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发抖,无颜面及躯干潮红等反应,相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发汗减少、四肢发凉 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 因体温整合功能障碍,故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高热时用解热剂一般无效,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所以不产生降温的临床效果 中枢性发热常见的疾病 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发热以出血性多见,特别出血破入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常见:前交通动脉
文档评论(0)